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市场总是能够创造奇迹的,从平价药房到平价医院的现身,就让我们看到了市场的力量。如今在深圳就出现了一种平价医院,某医疗集团联合哈药、石药、三九、丽珠、天津药业、金石制药等药业巨头联合签订合约,实行药品“一站式”销售,取消经销商环节,直接从厂家进药。该集团下属四家医院药品最高降幅达到四成,从而“真正意义上开始松动医院药价虚高的这块坚冰”。不论其真实效果如何,是否能够长久持续,是否会遇到反弹和抵制,都是一件值得关注的现象。
市场,作为一种把公平作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交往平台,它总是会坚强地在博弈过程中展示它本身的要求。药价虚高,民众看病难,是个大问题。据卫生部今年1月份的统计:我国目前有近一半的人有病不就医,近三成病人应住院而不住院。这个现象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反差。导致这种反差,说明个体经济收入的增长与医疗价格的上涨不协调。我们的医疗市场存在着一定形式的垄断,体制性垄断是与市场背道而驰的力量。平价药房与平价医院的诞生,就是一种市场意义的反抗。
因为医院是药品及器械消费的终端环节,如果医药市场相对地开放,而医院系统还是铁板一块,加上医疗技术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医院就可以取代消费者享受到药品医械自由竞争的好处。人们都说医药市场存在暴利,可是生产企业并没有获得好处,而且因为生产厂家的利润不高,他们进行科研开发的经费也就会很少。畸形的利润分配模式对社会效益的损害就非常明显。
显然,消费者无法选择,生了病他不得不上医院,即使自行购买药物,很多药物还需要医生处方--这一规定当然是保护消费者的,可是这一措施确实也可以成为保护医院垄断利益的力量。医院因为存在技术上的天然垄断,这一垄断利润其实就是知识产权的利润,是应该接受的。问题是,当医院的医疗资源也因为体制原因,而不能充分地向市场开放,甚至成为审批权力的砝码,那么,这一资源就无法充分竞争。那些享受了既得利益的医院就可以继续坐享其成,不思进取,甚至助长医药交易的回扣发生。深圳一些医院出现医生中午午休不营业的情景,医生傲慢的资本就是因为病人盈门。我们总不能责怪病人太多,医院拥挤不是病人的问题,而是医疗市场开放的门缝太狭窄。
平价医院的脱颖而出,也说明了医疗市场正在走向开放,价格就成为那些新进入市场的医院竞争的一个手段。不在药价上挣利润,医院就肯定要在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的提升上创造附加值,这对病人来说是莫大的福祉。问题是如果只有少数医院这样做,他们也将会向当初平价药房那样受到竞争对手的暗算。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