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皮海洲
股市天天愚人节,这话看来还真是不假。置身于中国股市里,投资者稍不留意,随时便有被捉弄的危险。这不,4月21日,在愚人节已离我们远去20余天的情况下,股市里的投资者就又被贵绳股份给捉弄了一回。这一天是贵绳股份2005年一季度季报出台的日子。结果在该公司公布的季报里,硬是把每股收益0.06元误写成了0.60元,把业绩放大了10倍。被幸福冲晕了头脑的投资者,结果在当天该股的交易里奋力搏杀,追高买进股票,以至该股还一度涨停。随后股价逐波回落,至中午收盘时股价由最高时的每股4.90元,回落到4.66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4.72%。而午市该股被交易所停牌处理。次日该股发布更正公告称,由于公司有关人员工作失误,将公司2005年第一季度报告中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简介中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里每股收益披露为0.60元,正确数字应为每股收益0.06元,为此公司特向广大投资者致歉。受此影响,次日该股又一度跌停。就这样投资者硬是被贵绳股份“耍”了一把。
贵绳股份出现这种非常低级的错误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受此影响,公司股价从涨停到跌停,它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那么,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呢?或者说,这件事情暴露出了什么问题呢?笔者以为它至少说明了这样四个问题。
首先,它说明作为上市公司的贵绳股份公司对于投资者根本就缺少一种责任心。作为每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它的股票发行上市都从投资者手中拿走了一笔巨额的资金。作为上市公司来说,理应对投资者有一种责任感,既要用好募集资金,同时在公司的信息披露上也应注意做到及时准确,为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服务。但贵绳股份却在非常重要的季度报表的披露中,错把每股收益0.06元误写成了0.60元,这实际上是对投资者的一种极大误导。应该说,公司报表的出台,这中间是要经过不少人的过目与把关的,却为何这种明显的错误却发现不了?无它,实在是对投资者缺少责任感的一种表现。而且,更能说明该公司缺少对投资者责任感的是,据《证券日报》4月22日发表的文章《贵绳股份更正业升位》报道,早在4月21日上午9点左右,贵绳股份就已经发现了在指定媒体披露的季报存在错误,而此时当天的股票交易并没有开始,贵绳股份的有关人员完全有可能叫停当天的交易,从而避免给投资者带来不必要的投资损失。退一步说,就算当天的股票交易已经开始了,由于交易的时间不长,参与股票交易的投资者人数相对有限,这也可以把投资者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可该公司却没有这样做,一直让这种错误的信息整整误导了市场一个上午的交易。如果该公司有着一种对投资者的责任感的话,他们能不及时地叫停被错误信息所误导了的交易吗?
其次,它说明广大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信息的时候本身也很粗心。虽然贵绳股份的季度里误将每股收益0.06元写成了0.60元,但实际上,如果广大的投资者能够仔细地分析一下,甚至只有粗略地估算一下,就不难发现这其中的错误所在。因为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是,该公司一季度的净利润为1031万元,总股本为16437万股,就是粗略地进行一下心算,也不难发现其每股收益也不可能达到公司公布的0.6元。但许多投资者都没有这样做。见风就是雨,结果奋不顾身地把自己装进一个套子里去了。
其三,它说明某些机构投资者存有“歹心”。如果说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是在阅读季报时表现得粗心的话,那么,作为机构投资者来说是不会这样粗心的,相反,它所具有的只是“歹毒之心”。因为作为机构投资者来说,肯定会发现这其中的错误所在,它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在利用这种错误而已。比如,从4月21日贵绳股份股价的大幅高开,到涨停,到涨停板打后与回落,甚至到成交量的急剧放大,可以说,这显然是机构投资者运作的结果。如果不是机构投资者的运作,贵绳的股价也不可能出现这种急剧的变化。因此,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到机构投资者的不仁之心。
其四,它说明主管部门对行情发展以及对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漠不关心”。面对贵绳股份4月21日股价的急剧变化,作为市场监管者来说,应该是能够很及时地发现贵绳股份在季报披露中所存在的问题,但遗憾的是,在这件事情上,作为交易所来说是“反应迟钝”。而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来看,贵绳股份这种错误的信息披露已经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理应对投资者的损失承担责任。而且在贵绳股份公布的季报第一部分的重要提示里,也清楚地写有这样的文字:“本公司董事会及其董事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个别及连带责任。”但实际上,事情发生后,贵绳股份公司不过也就是一“歉”了之,没有谁会真的来替这件事情负责,更不会有人来对投资者的损失负责。而管理层在这件事情上也只是“袖手旁观”。实际上,由于制度与司法的缺失,投资者也很难相信,管理层会在这件事情上有所作为。投资者因此而蒙受的损失也就只好自认倒霉了。
( 责任编辑:张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