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进入专题:工行股改方案获批
本报记者 马宜 北京报道
4月21日宣布股改方案后,工行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就开始加速进行,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也已蓄势待发。
工行内部人士透露,行里正在清查内部固定资产和非信贷风险资产的剥离工作,此次剥离的不良贷款余额近7000亿元,将在两个月内完成。而2460亿元损失类贷款清查和交接则要在5月15日前完成并可能对口剥离给华融。
上述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除浙江、宁波、苏州、上海等分行的可疑类不良贷款外,约4000亿的可疑类贷款将按各个一级直属分行或二级直属分行为单位,被打成35个包,向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公开出售。工行则计划在6月20日前完成可疑贷款的剥离和资金交割。<<<<<我来说两句
剥离方式:对口+竞标
作为股改方案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央汇金公司150亿美元注资的落定,工行股改将进入不良贷款处置的关键阶段。
4月26日,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兼工行副行长杨凯生公开表示,不同于1999年四大行向四家AMC等值、定向的政策性剥离,工行股改中剥离的不良资产将进行市场化处置,由央行负责组织在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中招标。
2004年6月,信达以竞标方式收购中行、建行可疑类贷款2787亿,成为中、建行可疑类贷款的一级批发商。
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最后监管当局批准的方案可能是,采用1999年政策性剥离和2004年6月商业化出售的折中模式:2400多亿损失类贷款对口划拨到华融;而4000多亿可疑类贷款则采用了“信达模式”的“改进版”:以工行在全国一级直属分行或二级直属分行为单位组成35个资产包,向四家AMC公开招标,因此四家AMC都有可能中标不定数量的资产包。
但浙江、宁波、苏州和上海等分行的可疑类贷款此次并未列在待出售名单中。“也许是这些分行的资产质量太好,工行未必拿出来卖,打算自己消化了。”一位业内人士说。
本次批发商资格由一变四,打破垄断则无疑是对去年6月的“信达模式”中所出现问题的一种“纠正”。
首先是批发商资格垄断所引起的争议。将批发商资格仅“授予”一家,这难免让其他三家AMC有些不服气。
“上次的竞标规则是‘回收率不是惟一指标’,但对于不良资产处置,如果回收率不是惟一指标,那还有什么更好的指标可以衡量呢?”一位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员说,“其实那次除长城外,其他三家的出价都在3毛多(30多元买到价值100元的资产),根本就相差不多,但为什么最后给了信达,中间弹性很大,会有许多人为操纵的不明因素,如监管部门对不同资产管理公司的好恶程度,申请报告编制的好坏等等。”
去年11月,当信达将建行1300亿可疑类贷款批发给东方时,曾几乎与信达达成协议的长城被信达的“背信弃义”所激怒,一下告到了财政部。最后,财政部亲自出面协调,并下文要求信达“做好批发商”。
而这次的处置方式得到了四家AMC的一致赞许。
在本次的竞标规则中,“回收率”已经成为考核四家AMC的“惟一指标”,尽管在这个标准后,仍出现了一个限定性括号:“是否以最高回收率作为中标依据,尚未定论。”
“这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一位业内人士称,“但我们也可以领会监管机构的苦心。四家资产公司处置的进度不一,对于那些今年就有可能提前完成任务的资产公司,明年总不能没事干,他们对工行的二次剥离可能早就盯上了,并且志在必得,竞标时把价格拼命往上拉。但毕竟四家公司还都是国有的,即使花了大价钱,将来收不回来,国家也会想办法兜底买单。这一限定将一味不计成本哄抬竞价的可能性提前杜绝了。”
启动尽职调查
本次工行近7000亿元的不良资产剥离几乎应该是今后两年最大规模的一批,四家资产公司早已等待许久。
与工行有着“血缘关系”的华融显然是早就开始了准备。从去年底开始,当其他三家AMC大张旗鼓地进行资产推介时,只有华融似乎一直是按兵不动。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除了因为今年市场推出的包已经很多了,市场容量有限,还有就是,它们的工作重点都放在了工行的二次剥离上。
而另外一位AMC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其实从去年也开始对工行的不良贷款进行市场调查了,“我们刚刚开过动员大会,马上就要准备开始进行买方尽职调查。”
与去年6月竞标方式有所不同的是,本次的买方尽职调查将由四家AMC各地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与当地银监局的代表组成的买方尽职调查团共同进行。
“上一次是四家AMC都是各做各的买方尽职调查,这样很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一位业内人士说,“如果是原来建行的资产,信达的人完全可以在建行找到原来的关系,并取得一些有关资产的内部信息。这对其他三家AMC是不公平的。”
“并不排除华融私下与原来工行的人接触,但目前这种安排肯定比原来的方式更加透明,是一种进步。”这位业内人士接着对记者说。
与上次只是买方进行尽职调查不同的是,工行将在5月15日左右出具一份规范的卖方尽职调查,四家AMC将卖方尽职调查报告与买方调查团的结论相比较,然后做出独立判断。如果对卖方尽职报告有疑问,可以向卖方提出质询,并亲自下到债务企业做进一步的调查。
4000亿大单淘金价值
“机会难得,但我们仍将以一种积极而审慎的态度去处理本次投标。”一位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员对竞标4000多亿可疑类不良资产还是显得非常兴奋。
“虽然同是可疑类贷款,但这次工行的资产价值大概要在去年6月那次中行、建行的出售价格上打个折扣。”一位业内人士对此却并不乐观。
中行、建行剥离的可疑类贷款是在1999年等值剥离和2004年5月折扣剥离的基础上的第三次剥离,对那些基本上是收不回来的资产已经在前两次被拨走了。而工行自1999年后,基本上没有做过大规模的剥离。尽管这次标注为可疑类,但实际情况如何,各家AMC表示还要看尽职调查的结果。
对工行不良资产信心缺失的最重要原因恐怕还不完全在资产质量本身,而是工行贷款的“国企”特征。截至1999年底,工行贷款余额中有70%是放给国有企业的。
经常与地方政府打交道的一位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工作人员最有体会:涉及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是处置起来最为麻烦的。由于企业破产清算意味着国有职工的下岗,而职工下岗对于以“社会安定”为首要目标的地方政府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于是,当地政府和法院“合谋”阻挠企业破产清算或者在AMC胜诉情况下,法院仍然没理由不执行结果的事情层出不穷,造成了“以债抵物”用在处置国企不良贷款上几乎已经成了一句空话。
但回收前景的不乐观,丝毫不能阻拦四家AMC趋之若鹜。
“就向开发商需要囤积足够量的土地资源一样,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我们的主业还是处置不良资产,怎么能手中没货呢?”另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 责任编辑:马芳 )
·央行财政部共同注资各占50% 工行注资模式之变
从记者掌握的工行注资方案分析,工行注资似乎采取了折中平衡的方案,央行以外汇储备150亿美元(约1240亿人民币)和财政部资本金权益1240亿人民币共同注资工行,各占工行50%的资本金……[全文]
·《南方周末》:工行股改预示银行改革思路转向
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方案固然不能立竿见影地改善其财务报表,在短期内吸引新股东和上市,但工行方案显然更有助于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避免本末倒置的操作、防范可能的道德风险,长远而言,这很可能是一个比一年前的中、建两行股改方案更成熟的方案……[全文]
·工行和农行资本重组保守估算需资金1100亿美元
国际权威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28日表示,继中国政府早前对中国工商银行(下称工行)的150亿美元注资后,实现工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下称农行)的资本重组计划将至少涉及约1100亿美元的开支。如果以较为保守的坏账准备和银行资本充足率为估算基准,则两家银行的资本重组所需开支可能将高达1900亿美元……[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