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挖官”可以说是民营企业特有的一种现象。因为“官”到国营企业里来上任那叫“调动”,而到民营企业来上任,那才叫“挖官”。
“挖官”现象在民营企业里并非个别现象,有的民营企业甚至“挖官”上瘾,对一些“官”们是“一挖再挖”。如作为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江苏琼花(002002)(相关,行情,个股论坛)就是如此。江苏琼花的高管们有着“高官高管”的美称,其言外之意,江苏琼花的高管们是由“高官”们组成。而这些无疑是江苏琼花“挖官”的一个个证据。实际上江苏琼花的“挖官”始于1998年,当时,即将被任命为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的顾宏言被琼花集团聘为总经理,成为被于在青选中的第一大员,这在当地引起了很大震动。两年后,顾宏言主动请辞,但于在青没有让他离开琼花。2000年,作为上市的一个准备,于在青把20%多的股份卖给了包括顾宏言在内的公司34名骨干员工。2001年2月8日,由琼花集团控股的江苏琼花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顾宏言就任副总经理。2005年5月17日,江苏琼花公告称,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选举顾宏言先生为公司董事的议案》,顾宏言再次进入江苏琼花的核心决策层。而在顾宏言之后,于在青又陆续挖了一大批扬州当地官员到江苏琼花参与管理。今年2月,其首次公开披露的年报(2004年年报)显示,现任董事、琼花集团副总经理陈建伟,曾任扬州化工局办公室副主任;董事江旅安,曾任国家计委科技司副司长、国家经贸委技术装备司司长、国家经贸委技术司巡视员;董事吕秀泉,曾任扬州市重工业局局长、扬州市经贸委主任;董事周建国曾任扬州市经委企业管理科科长、扬州轻工业局副局长。面对这一个个的“高官高管”,于在青似乎还没有满足,根据江苏琼花日前发布的公告,现年47岁、有着中国建设银行扬州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身份的严志华,最近又被于在青“挖”来了,成为江苏琼花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民营企业为何要“挖官”?从积极的一面讲,这是企业发展的一种需要。一般说来,民营企业起步较晚,不论是生产还是管理经验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挖官”便成了民营弥补这种不足的重要法宝。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是“挖官”,江苏琼花集团就不可能取得这么快的发展,江苏琼花也不可能成为“中小板的第二股”。因此,江苏琼花能有今天,“挖官”是其致胜的关键。
从消极的一面来看,这是民营企业强烈自卑感的一种表现,是“官为贵、民为贱”观念在作怪。由于漫长的封建制度的统治,“官为贵、民为贱”的封建思想一直都在国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而就是表现在办企业的过程中,也是官员为贵、国营为贵,民营为贱。也正因如此,一些民营企业家们,也是积极地“走官场”,或干脆将一些为官者挖到自己的企业来,以抬高自己企业的身价,抬高自己个人的身价。仿佛自己终日与官为伍,有为官者鞍前马后,自己也算是出人头地了。
当然,更多的还是一种“灰色”。一来,是一种“报恩”心理,为官者在做官之时,曾给予民营企业以极大的支持与恩惠,因此,一些民营企业在初具规模后,便把这些官们挖过来供养着,也算是知恩图报了。二来,是企业公关的一种需要。有道是,朝上有人好办事,朝上无人办事难。为官在在官位上数十年,多多少少也都会认识一些“朝上的官员”,因此,把这些官员们挖到企业里来为己所用,这就使得企业在公关上游刃有余。象江苏琼花能够顺利地登陆资本市场,如果没有这些官员们的公关指引,恐怕就不会有如今这么顺利,多走些弯路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三来,官员们面子大,企业里遇上什么事情,也有这些“官面子”罩着,或者看在这些“官面子”的份上,从轻发落。如江苏琼花上市后不久便爆出恶意隐瞒国债投资事件丑闻,当时尽管有深交所方面给予了“严厉谴责”,证监会方面也迅速地对此展开调查,但如今,尽管时间过去快有一年了,但证监会在对“琼花事件”的处理问题上却迟迟没有下文,如今再回过头来看看江苏琼花公司的“挖官”之举,证监会之所以迟迟不敢下手,是不是就是因为有着太多的“官面子”罩着呢?
( 责任编辑:张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