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公车改革,昆明市采用的是取消公车,分行政级别给予相应补贴的方式进行,亦即货币化改革。5月9日,昆明市在媒体上公开了车改补贴的具体标准,车补实施后将节约多少成本还不得而知,但记者得到这样一组数字:经济技术开发区33辆车去年的养车费是130多万元,车改以后发放补贴80多万元,可以省下50万元左右。(5月25日《华夏时报》)
表面上看,仅凭“原养车费是130多万元,经车改以后发放补贴80多万元,可以省下50万元左右”这一条,似乎就可以证明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是成功的。但考虑到公车私用的浪费成本(基本上占2/3),公车的改革方案,理应将这部分水分挤出去,然后再比较改革前后的费用支出是否降低。130万的2/3约是87万元,也就是说,如果仅从节约的数量而言,原养车费用如果是130万元的话,那么,现有的车改方案最起码要挤去87万的水分,才是合理的,而不是仅节约50万。
50万与87万相比较,显然有很大的差距,这一数字差距起码表明,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照顾了私利,将“公车私用”时消耗费用的一部分,“合理”地转付给了个人,实际是间接承认了“公车私用”的“潜规则”,让公共财政支付个人福利。公共财政本是全体纳税人的共有财产,这部分财产只能用于公共服务,从这一点上说,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就存在瑕疵。而且,不能因为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后,私人占用公共财产数额较以往的公车使用方式中少,就认为改革是成功的。
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并非昆明首创,全国各地有很多地方都曾试用。其实从公共决策的制定角度而言,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是一个利益问题,当面对利益格局的调整时,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未经过一定的立法程序而自己选择一种有利于资产流向“特权”的政策,未免有些不妥。
其实,单纯去搞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如果不与政府改革起来,没有实际意义。现在的国家财政问题,不在于缺钱,而在于缺规则、缺法律。从预算开始,就没有细化,没有把人头费、车辆费在预算上搞清楚。而类似公务用车这种职务消费,却是必须算明细账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公务人员的个人消费跟公共开支彻底分开。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车改”,共找到
186,623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