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记者 曾业辉
机电产品在出口总额中比重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出口质量及商品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准。在发达国家出口商品总额中,机电产品一般占40%-80%。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自1985年以来保持了年均30%的增速,出口额由最初的16.8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6253.1亿美元,在我国外贸出口中占据“半壁江山”。考量人民币升值对机电产品出口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其他行业企业无疑具有重要的标本意义。
不少专家及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汇率上调对机电产品出口将造成一定阻滞,但从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及迫使企业提升竞争能力方面分析,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且机电产品覆盖面广,产生的影响因不同产品类别而异,有的机电产品反而可能因此而受益。
机电出口强劲风头可能受挫
要解析升值的影响,首先要了解机电产品的出口现状、出口质量及发展前景。
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1547.4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253.1亿美元,增长38.2%,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比重的54.1%。在这6253.1亿美元中,机电产品出口3234亿美元,增长42.3%,占全国外贸出口增量的61.9%,拉动全国外贸出口增长21.9个百分点;机电产品进口3019亿美元,增长34.2%;全年机电产品顺差达到215.1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的67.3%。由此看来,说机电产品是拉动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第一功臣”并不为过。
从出口质量分析,机电出口产品正不断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方向优化。2004年电气及电子产品、仪器仪表产品及设备出口以42.3%的增幅高速增长,占机电产品出口比重高达93%,仅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出口就达841.6亿美元。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有关专家分析,目前中国机电出口列德国、美国、日本之后居世界第四名。2005年,国际市场需求继续扩大,世界贸易增长强劲,而国内企业也抓住家电、视听类产品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今年预计机电出口的增长仍将接近40%。
然而,如果人民升值的话,机电出口的强劲势头却有可能受挫。
原因是机电产品涵盖家电、电子电器、电工器材、通信设备、计算机、显示器、机械设备及基础件等等诸多类别的产品,而占据我国机电出口绝大部分份额的消费电子类产品、家电产品、数据处理设备等对汇率波动又比较敏感,最易受到直接冲击;而且这些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依赖的又往往是低廉劳动力支撑的低价优势,一旦升值幅度较大,很容易产生出口替代,流失客户及市场。
目前国内机电行业仍然存在不少软肋:首先是加工贸易出口占整个出口机电出口比重的近70%。其次是国有机电企业出口增长缓慢,2004年仅增长13.6%,民营企业虽增长了92%,但占总额不足10%,而外资企业出口则占机电出口总额的73.4%;2004年,7625家国有机电出口企业中,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仅52家,而涉及机电出口的外资企业多达27864家,其中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有357家,5千万到1亿美元之间的达283家。再者,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能源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2004年摩托车、空调器、电冰箱、变压器等相当一部分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若再加上汇率上涨的影响,其国际竞争力必然大打折扣。
升值对工程机械长远“利好”
在机电领域,2004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出口额857.87亿美元,虽然机械设备的出口额占机电出口的整体份额还较低,但增势强劲,而且由于需求弹性系数相对较小、产品质量提升较快、零部件进口比重大,所以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很小。
而在机械设备领域,工程机械又可谓一枝独秀。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历史不过十来年,但年均增幅达40%。据海关数据,2004年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总额57.68亿美元,其中进口39.13亿美元,同比增长9.95%;出口18.55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76.4%。
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近2000多家生产企业,能生产4000多种规格型号的产品,其销售额在我国机械工业排第5位;从国际市场看,145亿美元的销售额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茅仲文表示,随着北京奥运建设、上海世博会建设项目的开工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工程机械的产销及出口前景广阔,2005年出口仍将有较大增幅。
作为国内工程机械的标杆之一,三一重工的出口增势迅猛。2004年,三一重工出口销售额达1300万美元,比2003年增长6倍。“今年的出口目标是力争完成6000万美元,即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长4倍。”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2005年一季度,三一重工的出口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额。
对于汇率可能上浮将造成的影响,向文波表示,关键是要看波动的幅度有多大。“如果升值1%或零点几个百分点,肯定不会有影响,哪怕升值5%,对三一重工的出口影响也不会太大,因为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产品价格,三一重工的出口产品目前仍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价格提升的空间仍然较大,即产品在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及价格提升空间的情况下,其抗汇率风险的能力就比较强,所以升值带来的压力并不大。”
向文波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工程机械行业来讲整体是有利的,因为产品的零部件大部分依靠进口,升值后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哪怕带来一定压力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以促进产品结构升级,促进企业提高创新研发力度、转变增长方式,所以汇率调整整体来看对本行业是长远利好的。”向文波判断说。
工程机械企业为何不惧升值
依据汇率效应判断,人民币升值对于以出口为主导的行业企业冲击较大;而对于原材料或设备大部分以全球采购为主的企业却是长期利好。
有证券分析师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利大于弊。这些公司的挖掘机、泵车、装载机的大部分零配件采购来自国外,人民币升值将降低公司的进口采购成本;出口方面,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中产品出口的份额目前来看都不足公司年主营业务收入的10%,同时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的价格相差近3倍,因此人民币升值几个百分点对产品的性价比影响微弱,几乎不影响出口需求。
三一重工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赵想章对本报记者的阐述验证了上述说法。赵想章估计,汇率上浮的区间不会超过20%,升值空间顶多在5-15%之间,对三一重工的影响最多是摊薄一点利润,如果应对得好,甚至不会带来什么利润损失。
“首先是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仍在,机械行业的退税率整体在10%左右;其次是只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提升服务,在国际市场上三一重工的出口产品仍有提价的空间;三是出口比重占三一重工总收入比重还不到2%,而零部件则有一半依靠进口,每年的进口额在6、7亿元至10亿元左右,如果人民币升值,对三一重工而言,不仅可以冲销升值带来的损失,甚至可能还更有利。”他分析道。
赵想章表示,即使随着出口的迅速增长,汇率上升带来的压力也可以通过挖潜进行消化。例如,不断加强运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及网络建设能力,大力控制成本等等。
“工程机械行业大多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征,除挖掘机、装载机还能批量生产外,大多不适合流水线作业,所以相对于其他行业对成本的敏感程度可能偏低一些。但随着市场的发展,三一重工开始比以往投入更多的精力抓成本控制,通过加强采购招标管理、加强节约、控制浪费等,仅油漆一项就能为公司节约近1000万元。”赵想章表示,三一重工将通过综合举措来降低升值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抗风险能力在于
结构调整及质量提升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虽然工程机械发展势头良好,但也不能忽略一些制约性因素,包括产品品种不齐,缺少大型设备及微型化产品;产品耐久性及可靠性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产品性能在电子控制、智能化、机电液一体化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等,关键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产品创新的研发力度。另一方面,国内工程机械产业“散、小、乱”的问题仍较突出,缺乏规模效应;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还不足2%,出口力度有待提升,应积极拓展海外营销渠道,提升服务水平等。
采访中记者发现,三一重工2004年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5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利润8.39亿元。一般工程机械行业企业能有10%的利润率已相当不错,三一重工的30%的利润率是否有些高得离谱?
赵想章解释说,与同行相比的利润差主要是因为各自产品的技术含量不同,三一重工部分产品如混凝土机械类的核心产品有的利润率能高达50%,关键还是技术含量高,一台泵车就包含了70多项专利技术在内。
“市场认同关键还在于质量,而应对汇率风险的信心同样源于此,只要自己过硬,就不担心人民币的小幅升值。”赵说。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汇率”,共找到
2,721,094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