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央高层高度重视对外开放的主旨非常明显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此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两位讲解人是长期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以及在外商投资、国际贸易方面研究成果颇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研究员。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就在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前一天下午,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在记者招待会上称,“你给我们企业加上半斤的压力,我们就要给它撤掉八两的负担。”薄的表态引起各国关注。
据两位主讲人称,这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早在3月初就已确定。然而由于此次集体学习有纺织品贸易争端相映衬,因此,集体学习强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也相当引人关注。
黄卫平教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次讲解在时机的选择上非常恰当,经济全球化在深化,中国和欧美在贸易摩擦、汇率等问题的争执已经展开。改革开放在深化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又和全球化以及全球化下面的贸易的新格局、新情况密切相关。
“因此应该在全球化的平台上来考虑中国的地位和利益,并据此决定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促进中国经济平稳、高速、可持续地发展。”
对外开放的新内涵
裴长洪研究员认为,这次讲课内容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到了研究制定“十一五”计划的需要。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央高层高度重视对外开放的主旨非常明显。
100分钟的讲解过后是60分钟的讨论和发言。裴长洪说,在集体学习中,经济领域中的一些热门话题都涉及到了,对外贸易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也是他们关注的内容,“感想、评论都谈了不少”。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指出,怎样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推动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始终是关系改革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已经二十几年,“对外开放”也不再仅仅是早期的“吸引外资”,而是更多地指向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对接,指向对规则的承认、理解和驾驭。因此,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一要求,对政府、企业和整个中国社会来说,都是一个艰巨的课题。
《瞭望东方周刊》对两位讲解人的采访并未集中在此次讲解的内容,而是延伸到两位讲解人的研究领域。裴长洪研究员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2002年到2004年3年间,对外贸易翻了一番,贸易总额从5000亿美元飙升到10000亿美元,这在世界贸易史上是没有的,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些贸易摩擦“正常到了极点”。
黄卫平教授说,中国在适应全球化的过程中,体制调整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和可持续,二是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他认为,贸易摩擦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存在,只有大家的产业结构都有相应的调整之后,这种摩擦才会逐渐有所好转。“现在也有WTO这个平台来解决矛盾,坚持我们在世贸组织原则下的权益更重要。”
在此前的一次公开演讲中,黄卫平说,经济全球化不是实力导向,拳头大就厉害,而是规则导向。对于相对的弱者而言,规则导向能够带来相应的保护,“关键在于你会不会玩这个游戏。”
贸易大国如何变为贸易强国
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发挥好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时,将“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以质取胜,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摆在第一位。
事实上,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骤升的同时,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思路,一直是学界和外贸实务界探讨的一个重点。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接近1.2万亿美元,超过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三,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而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演变尚需经过艰难的历程。
裴长洪分析说,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要素供给丰富方面,而资本、技术、知识要素的供给还不具有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定位的国际分工位次,中国大多数产业仍处在低端位次上。
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较,中国服务贸易还比较落后;在出口产品中,成套机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精密仪器、数控机床等产品的比重很小。甚至一些加工贸易产品由于附加值较低,出现了产品贸易量增加多,但贸易值增加少的现象。例如,2003年中国出口彩电数量增长了70%,但出口金额仅增长47%;女式胸衣单价从1.22美元降低到0.88美元;汽车和汽车底盘出口量增长了206.7%,但出口值只增长了56.3%;摩托车出口量增长了160.7%,出口值只增长了122.8%。
有专家认为,向贸易强国目标迈进,其战略选择是,既要保持中国中低端产品或生产环节的国际竞争力;又要提高和实现中高端产品或生产环节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黄卫平提出,增长方式的转变应该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一是资源配置的问题,即便中国有发展的动力,但是各种资源不断地涨价,对中国下一步经济发展也会提出挑战。
“因此,如何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从供和求以及使用上,拓宽购买资源的渠道,另外大力节约资源,调整进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成为一个努力方向。”
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中国对外开放初期,比较强调利用外资的数量,而改革开放已经进行到今天,这一方法也需要重新审视。
黄卫平认为,“储蓄也好,外汇储备也好,可以称为资金,它们不等同于资本。引进外资,引进的是技术、资金和市场,在这三个内容的结合上,还应该以效益为主。过去叫招商引资,现在某种程度上是招商选资,不是什么样的都可以,破坏资源、破坏环境的外资,等于是人家淘汰工业的大转移,今后在这方面的调控应该加强。
有数据表明,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累计约5000多亿美元,而中国企业累计对外投资不足400亿美元。“引进来”是以跨国公司为主导,“走出去”则是以中国的公司为主导,走出去,是不是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黄卫平认为,5000多亿美元是个累计数字,这里面包括撤资的,停产的,包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正常运转的,如果把这些都排除了,实际中国引资大约在2000多亿美元。
“从人均引进外资的角度,从外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来看,中国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引资工作还是要努力做的,要提高效益,还应该凸显出它帮助解决中国就业的作用。”
“事实上,走出去的风险比引进来要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企业要有个清醒的认识。这个过程确实不能太急,但是一定要坚定地走。”黄卫平说。■《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程瑛、李瑞先/北京报道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对外开放”,共找到
3,877,918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