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围绕几个公共事件,最近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关于征税和纳税的讨论热潮,税收改革成为一个热门公共话题,要求减税和税收公平的声音渐渐高涨。
先是经济学者仲大军先生在“纳税服务与纳税人权益高层论坛”上,作了题为《纳税人税负不均导致国家非均衡发展》的演讲,引起社会对税收公平的关注和热议,再是“个税起征点25年不变,不少城市纷纷‘违法’提高起征标准”的消息引出税收改革的呼声。5月25日,在《福布斯》发布的“全球2005税务负担指数报告”中,中国被列为第二位,而财政部官员认为中国税负排名不该如此靠前,但如潮的网评显示,中国公众似乎对此非常关心,纷纷喊出减税之声。
要求税收改革,提起减税议程,呼吁税收公平———社会的视线聚集于税收,其意义已不仅在税收。从这些呼声的发出可以看到,社会已自主地生长出一种清晰、理性的税收认识。这些分散的认识凝聚成集体对税收改革的呼声,与税收现状之间已形成一种博弈姿态。
另一方面,管理层也开始认识到,税收改革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应该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而不是单方面决定。在此,我们逐渐看到了一个向更科学、更现代的公共管理迈进的趋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公民社会是建立在这样的理念基础上的:政府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当然要为公民提供服务。经济思想家温德尔说,税是我们为一个文明社会而支付的东西———用经济学术语讲,也就是公众依照宪法精神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所必须支出的价格费用。宪法的落实源于税收,政府运作源于税收,公共福利源于税收,众多公民权利源于税收,而这些是公民社会最核心的内容。
可是,一直以来,在税收的一些环节中,我们还存在部分滞后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什么要交税、交多少税、怎么交税等问题,很少成为公共讨论的话题,这从“个税起征点25年未变”这个超稳定规定的存续可以看出来。
今天,在我们的国度,税收改革第一次成为如此热门的公共话题,成为社会与国家良好互动的选项,这表征着中国社会公民意识的逐渐崛起:公民有了鲜明的纳税人意识,而纳税人意识正是公民社会所需公民人格的基础———有了这种公民人格,社会才能形成对现代公共管理职能部门的有效监督。
( 责任编辑:胡立善 )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减税”,共找到
278,704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