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车贷险停步虽已退出市场一年多了,但其“后遗症”正在慢慢发作。近日,倍受关注的农业银行北京市盈科支行和人保宣武支公司的车贷险纠纷终于有了结果: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定在农行盈科支行向担保人追偿前,人保宣武支公司有权拒赔。
2001年11月,陈某在农行盈科支行贷款50余万元购买了一辆宝马车,贷款期限3年,由人保提供保险。后来陈某没能按照贷款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还款义务,至今拖欠银行本利13万余元。法院二审最终判决认为,农行盈科支行应按照《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条款》中的规定,先向担保人进行追偿,抵减欠款后不足部分再由保险公司予以赔偿。
单个案件的判决并不代表车贷险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车贷险从2003年8月便开始从广州、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退场,但车贷险所承保的风险正在停掉后的两三年里显露出来,类似的诉讼屡见媒体,车贷险市场可谓是“一地鸡毛”。
放松风险控制尝苦果
从车贷险整个发展来看,保险公司已吃够了苦头。截至2003年底,广州各保险公司车贷险赔付率高达160%,个别公司甚至达到600%以上。而北京人保宣武支公司在和农行盈科支行的合作中收取车贷险保费近1000万元,其中已经理赔了45万元,并垫付了900万元的逾期还款,仅这两项相加,车贷险保费已所剩无几。车贷险不再是保险公司眼中的“肥肉”,而成了“烫手山芋”,颇多风险。
出现这样的结果,关键在于保险公司和银行对风险认识不足。有关业内人士指出,保险公司在车贷险中已暴露出了经营理念、风险防范机制不足等弊端。
据了解,在开办车贷险之初,保险公司看重的是车贷险能够“冲规模”。毕竟,每笔保单收入还是很可观的,有的保险公司甚至派业务员驻扎在银行,办理车贷险业务。那时,保险公司对车贷险的风险认识并不充分,保险公司内部既没有专门对信贷风险进行评估、管理的部门或专业人员,也缺乏对信贷风险的评估、防范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导致的结果就是保险公司过分依赖贷款人。
如同多米诺骨牌被推倒,原来,商业银行认为通过保险公司的履约保证保险,来保证贷款的安全是几乎无风险的贷款。根据一些保险公司相关条款的规定,保险公司就银行贷款的90%提供保证保险。因此,一些银行认为:只要有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银行可以不做贷前风险调查或评估,这客观上降低了汽车消费贷款的门槛。如:大幅下调首付比例,有的银行甚至推出了“零首付”;将规定的3年还贷年限延长到5至8年;将放贷对象逐步由高收入者扩展到一般的工薪阶层;放宽、简化信用审核,甚至取消担保人制度等。
这种“放任”一度推动了汽车业的发展,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市场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到最后苦笑的,是保险公司和银行。车贷险“剪不断,理还乱”,为了催缴欠款,保险公司想出了很多办法。就在去年底,人保在在广州各大媒体分两批公布了120名欠车贷款不还者的名单,并给出了十天清偿欠款的最后期限,否则“将通过法律途径向当事人追偿”。这些窘状是当初双方亲密合作时所不曾想到的。
车贷险不应只是摆设
由于担心仍不能控制风险,车贷险发展的脚步便停了下来。当保险公司陆续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继续推出二代、三代车贷险时,更多的只是表明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很少有公司下大力气去开拓。即便有的客户找上门来,保险公司也会对资格严格审查,门槛之高让人却步。
可车贷险毕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汽车业近几年在国内保持了30%多的增长,在上海等大城市,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没有车贷险提供保障,银行和金融公司很难放心地放贷。一边是市场需求,一边是避而不见,这成了矛盾。矛盾不会永远存在下去,特别是在市场中。
沪上的一些大财险公司正在寻找解决之道。平安保险上海分公司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车贷险市场肯定不能放弃,但现今对待车贷险业务不能再走急功近利的老路。在自身的风险控制方面以及对投保人资信审查方面都要更为完善。人保上海分公司也表示,要真正发展车贷险,需要保险公司、银行和担保方互相协作,避免出现无序管理。同时保险公司也要重新审视车贷险,在自身的业务管理和风险治理上下工夫。
另外,消费信用环境不成熟成为制约车贷险发展的最大瓶颈。上海市正逐步完善征信系统,建立保险诚信消费的外部环境,保险公司理当利用好这一体系,做好车贷险的事前防范。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车贷险”,共找到
31,841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骆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