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欧就纺织品争端达成协议,只是走向完全自由贸易的一小步。本来通过年初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的完全取消,中国纺织品走向自由贸易可以迈出一大步。
通过自我限制,中国将10种纺织品对欧出口的年增长率定在10%左右,从而避免了欧盟像美国那样对中国产品实施惩罚性配额。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表示,协议对欧洲的纺织品进口商和零售商相当有利;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则认为,协议为中国纺织企业争取到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的出口环境。各退一步后,目前双方产业界的反应还算正面,因此中欧纺织品争端暂时画上句号。而且,由中欧谈判定下的基调来看,我们相信中美纺织谈判极有可能取得相似的结果。
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通往自由贸易之路“道阻且长”:中美之间的纺织贸易谈判期待突破;欧洲鞋类和自行车制造商又希望欧盟限制中国产品进口;由于贸易逆差问题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还没有散去;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永恒的话题。
认识到通往自由贸易的道路并不好走,对于中国的政府和业界而言都有重要意义。经过3月份以来的一系列摩擦,现在看来,在今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放开前后,政府和业界对于可能的贸易风险还认识得不够。
中国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外部对于中国强大出口能力的不满,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复杂贸易环境,防范于未然;企业也必须意识到完全可能的贸易限制措施,在出口数量和质量问题上有所平衡,采取自我调整和限制措施,不等不靠。
去年年末,中国商务部官员曾在多种场合表示过“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对中国的机遇”,同时也多次强调“仅有数量增长还不够,希望企业调整结构,走
以质兴贸的道路”。许多行业分析师甚至早就预言,纺织品配额制取消后中国服装出口将面临限制,“因为在加入W TO时中国同意其他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实施一年一定的限额”。
尽管有这样的考虑,但是政府并没有充分估计形势,并采取措施保证平稳过渡;同时,企业也并没有收到任何防范风险的信息,很多企业扩张产能,希望大干一场。
最终证明,美欧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过快反应强烈,对出台特别限制措施也非常认真。一开始,政府还显经验不足,只是屡屡表示强烈抗议和指责;纺织企业也希望政府将会强力解决暂时的争端,并未意识到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会延长3个月。对于时间的把握往往决定了一些企业的生死。
在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政府曾主动提出征收出口关税,但继而又取消更多项关税。虽然这是针对欧美报复性措施的反应,但政策的朝令夕改却让市场不安。
6月10日薄熙来与曼德尔森长达10小时的谈判以及结果最终为政府加了分,薄熙来表现的务实态度和个人魅力也让人称赞。但是,风口浪尖上的政府职能部门在谈判桌上还需显示更丰富的技巧,在贸易问题上还要积累更多的经验。
作为利益中人,企业也需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做好出口长期规划,向结构调整过渡。对外贸易中每个企业都是更多的根据自身情况决定生产,但是,在认识到自由贸易“道阻且长”后,还需要政府随时掌握各个行业的出口情况,需要行业商会把握行业的出口数据,做好贸易预警机制,为单个的企业做好出口指导。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自由贸易”,共找到
2,182,798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