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进入6月份,2005年5月的各项统计数据陆续发布,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言论开始出现。
“减速论”者的论据主要有两个。一是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仅比去年同期上涨1.8%,远低于2004年5月4.4%的涨幅;与上月相比,CPI更是出现下降趋势,降幅为0.2%。他们认为,这说明经济的热度降低,存在通货紧缩风险。二是国际贸易前景堪忧,欧美保护主义盛行,对中国纺织品等出口产品施加限制;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他们预计净出口将减少,而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出口,出口减少意味着增长动力的减弱。
但深入分析之后就能发现,以这两个论据来证明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是有一些问题的。
世界经济格局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仍然将在全球产业链中承担加工制造的功能,这个格局决定了中国的出口额近期内仍将维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欧美有保护主义的行为,但它们对中国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同样强烈,中国的对外贸易将在他们的这两种矛盾倾向中发展到更高阶段。数据也表明出口势头旺盛,2005年5月出口总值为58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3%,与2004年5月的32.8%基本持平。
至于人民币升值,目前短期内人民币汇率调整不会提上日程;就算人民币汇率有所改变,近期对出口的影响也不会太大。人民币升值将使进口产品价格更便宜而出口产品价格更高,对于加工贸易来说,这意味着进口原料的成本减少,产品出厂价格降低,抵消升值带来的影响,出口到欧美仍然具有竞争力。根据海关统计,以加工贸易方式报关的对外贸易占到总数的30%以上,实际上所占的比例更高。
升值将使进口增加,但这不一定意味着对国内产品的需求减少。进口产品和国内产品的关系可能是互补多于替代,进口产品的增多将带来新的需求而不是取代国内产品,比如,人民币升值将使国外旅游增多,但不会对国内旅游造成太大冲击,反而会使国内的旅行社业务增加,形成新的GDP增长点。
“减速论”的主要证据是CPI涨幅的下降,但关于价格的数据其实正是对中国经济仍然处在上升周期的证明。
2004年CPI为3.9%,但其原因主要是粮食价格上涨,并不能说明经济过热。粮食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食品在CPI中的权重比较高,涨幅又比较高,因而将CPI涨幅拉高。此外服务的价格也上涨不少。但多数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涨幅很小甚至下降。2005年粮食价格下降,CPI就在工业制成品的带动下逐渐降低。
CPI涨不上去,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的价格受到政府管制。二是现阶段很多产业和企业的效率在提高,能够比较有效地控制成本,将产品价格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这是供给方的改善,而与需求的周期性变化关系不大。彩电业最为典型,不管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它的整体趋势都是降价。中国处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工业化程度和水平越来越高,工业制成品价格不断下降,这将维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直到产品更新升级加快,其中包含的服务和人工增多。
CPI涨幅下降只能说明供给在改善,而不能证明需求减少;相反,它说明需求在持续增长,从而激励供给方做出改进。供给方对需求的积极反应可以从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看出,今年5月PPI同比增长5.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8.2%,而生活资料则下降0.3%。生产资料的高涨幅说明生产企业对未来有着良好的预期和信心,加大了投资和采购数量;而PPI没有带动CPI同步上涨,则是因为生产企业效率提高,能够自己消化成本,这说明它们具有发展的能力。既有信心又有能力的生产企业,将带动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中国经济”,共找到
8,043,580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