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成为2005年零售业的主旋律。
“可以肯定,中国零售业的并购将进一步加剧,洗牌是必定的。”针对近期以来频繁发生的零售企业间的并购事件,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所长助理荆林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尽管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还不足一年时间,但已经有一大批缺乏核心竞争力,因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的企业陆续倒闭,被淘汰出局;还有一部分则被竞争对手以兼并、重组等方式直接吞并。而日前国美收购易好家的消息,更是将今年以来零售业层出不穷的并购现象推向高潮。
零售业里“大鱼吃小鱼”愈演愈烈的趋势,昭示着这一行业洗牌进程正在加速。
■ 并购此起彼伏
家电连锁企业是今年零售业“并购演义”中最名副其实的主角。
8月1日,国美为家电连锁业界献上了一条本年度以来最具爆炸性的新闻。当天,国美电器宣布,以1.8亿元全面收购中国建材旗下深圳易好家商业连锁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国美营运中心总经理孙一丁告诉记者,国美已全面进驻易好家,接手管理经营。目前,双方已向易好家全体员工及供应商发函宣布此事,有关资产、合同、货物等交接工作也已基本完成。目前的消息显示,在并购易好家一事上,国美电器董事长黄光裕完全绕开了易好家及其总裁何炬(原国美总裁)本人,直接与中国建材集团洽谈,何炬再一次被无情踢出局,成为了“牺牲品”。这也被许多人认为黄光裕此举是为报何炬当初离开国美的“一箭之仇”。
“吃”下易好家之前,在南京,国美已买断了实力较弱的金太阳家电连锁销售公司;在黑龙江,兼并了该省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黑天鹅……
永乐、苏宁、五星等家电连锁巨头也毫不示弱,几乎与门店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不相上下,并购同样激战正酣。
永乐的并购步伐走得很急促。4月中旬,永乐电器收购了南京江宁最大的家电经销商上元电器;7月初,在刚刚宣布要将河南通利永乐收购为全资子公司后,仅仅只隔了两天,永乐又以1.4亿元将灿坤大陆业务收入囊中。
4月21日,江苏五星电器宣布收购青岛雅泰电器有限公司。
日前又有消息称,苏宁正在与厦门思文电器进行谈判,不日将入主思文电器。尽管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对此予以了否认,但正如某业内人士所言:“不管事情是真是假,它都体现了流通业并购的趋势。”
建材零售企业也没闲着。百安居今年也在中国市场上显示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先是收购了普马5家大卖场,不久前,又一口气吞下了欧倍德在中国的所有资产。另外,坊间一直传闻,东方家园已于今年2月份与美国的家得宝公司签订了协议,后者将以超过2亿美元的现金收购东方家园49%的股份。
其实,早在2月份,中国零售业的“老大”———百联集团就以一次出人意料的举动拉开了并购大战的序幕。
2月25日,百联集团和大商集团联手组建大商国际公司,百联集团通过大商国际间接控股大商股份,中国零售业“老大”通过资本运作吞下了“老二”。这一事件的最新进展是,因为这一股权变更迟迟未得有关部门批准,百联集团日前已携手下属全资子公司上海物资集团,由上海物资集团出资2.4亿元,替代原并购方案中上华控股占大商国际15%的股权。如果这一方案获批,百联将直接或间接持有大商60%的股权。4月底,百联集团下属企业———上海联华超市又以1.07亿元控股广西最大的连锁超市企业广西佳用51%的股权,将其收编旗下。
在中国资本市场蛰伏多年、一直只忙于开店的外资零售巨头也开始跃跃欲试。除了家得宝和百安居外,家乐福亦首度在中国展开并购行动。有媒体称,家乐福准备以2亿元左右收购刘永好投资的乐客多,并购预计10月份完成。
中国零售业,迎来又一轮并购潮。
■ 警惕外资并购战略
“在这轮并购潮中,尤其要对外资的并购迹象有所警惕。”分析人士指出,类似家得宝欲入主东方家园、家乐福并购乐客多的事件,正在发出一个信号,取消限制后,外资零售企业扩张策略也会发生改变,即重点转向对内资零售企业的收购,因为这也是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这也是对内资零售企业最具杀伤力的措施。
“比如家得宝想进入中国,就必须通过收购,因为有限的网点资源大多已被占去,收购将成为进入中国的一条捷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零售专家表示,今后外资零售巨头逐渐会将扩张的主攻方向由“新建店铺”转到“并购店铺+重组整合”上来。“通过收购中国本土企业来扩大规模,将会逐渐成为与拓展门店齐头并进的战略。”
有迹象显示,几乎每家外资零售巨头都在国内寻找自己的并购对象。但它们并不急于大规模并购,有些正在一步步回购原来合资公司的中方股权,欲先“独”而后并购。有专家预测,外资零售企业将在国内掀起并购高潮。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王耀曾说过:“如果应对措施不力,国内培养的一些大型零售企业,有可能出现被外资企业收购的情况。”而一旦外资零售企业定下并购扩张的战略,凭其实力,收购国内任何一家零售企业,均不成问题。如果没有完善的应对之策,许多目前经营状况并不乐观的企业恐怕逃不出这些巨头的“手掌心”,甚至一些规模不错、经营良好的企业也不例外。
上述零售专家则认为不必过多担心:“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收购都是为了和自身目前的资源互补,所以在本质上外资收购和内资收购并无大的区别。”
■ 行业洗牌加剧
“中国零售业的大并购时代已全面来临。”某连锁企业老总对记者说:“可以肯定,未来一段时间内,并购大戏还将不断上演,且会更加精彩纷呈。”
因为,“无论实业经营还是资本运营,在网点争夺战打响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并购,都是扩大规模、实现资本增值的有效途径。”
“不要以为企业的并购都是盲目或短视的。”
一业内人士称,比如黄光裕并购易好家就绝不仅仅是为了出口气。其实,国美此举有着兼并其他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易好家管理层几乎全是
“国美系”,其企业文化、竞争手法与国美均十分雷同,并购后的整合将会非常容易,而且,易好家在湖南、福建尤其是广东的门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对国美电器现有的网络体系也能形成互补。而且,国美明确指出,有信心在3至6个月内使易好家扭亏为盈。
“今年甚至以后的频繁并购是必然趋势。”荆林波指出,这是因为,首先,许多零售企业在缺乏理性的分析下进行过饥渴似的扩张,经营管理和资金链出现严重危机。同时,“作秀”的企业不少,其中包括一些政府撮合、意气用事的并购使有些企业成了“烂摊子”。此外,企业缺乏资本运作、商场运营等综合型人才。他风趣地形容道:“企业家往往是某一类的单打冠军,却被迫承担起全能比赛的任务,结果不言而喻。”
这种现状,必然导致有实力的连锁企业依靠自身的资本和专业优势,将竞争对手扼杀在摇篮里。正如孙一丁所说的,“收购一个就少一个对手,因为不管大小,易好家都是国美的一个对手。”
从大商、灿坤、易好家等被并购的企业中可以看出,它们大多资金链吃紧或经营不善,而在大型连锁企业意欲吞并中国市场的野心面前,诸如黑天鹅、雅泰等区域连锁企业,在新一轮的行业洗牌中被连锁巨头们“瓜分”,并不是一件意外的事。
“零售业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荆林波说。
专家指出,正在进行的零售企业并购潮总体而言对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这将加速行业的洗牌进程。如百安居收购欧倍德,无形中使外资建材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门槛提升,相当于对中国建材零售市场做了一次重新整合。“并购可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素质,包括质量、服务等都得到提升。最重要的是网点资源已被一个或几个优势企业把握,给正欲新进入的企业造成很大困难。”而且,“经历过并购后的企业自身实力会加强,而采取并购的企业如果能充分利用获得的资源,也会在将来的发展中事半功倍。”
但除了解决好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的融合等并购“后遗症”外,企业还必须对所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资金使用予以足够重视。一个足以让企业警醒的例子是,上海华联在受让吉买盛40%的股权后,将其融资的大部分给了吉买盛,使华联自身中空。华联董事长华洲“退休”后,2004年华联的利润直降44%。这使人不能不怀疑,如此“并购”是否有必要?
当然,不可否认,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条途径,亦是行业洗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而且,“经过并购的资本洗礼,应该有成熟的中国零售企业出现”。荆林波所指的成熟的零售企业,显然是具备与外资巨头对等的规模和实力。“沃尔玛在资本市场就价值2400亿美元左右,与其销售额2800多亿美元相匹配。我们不仅需要有销售额50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同样,我们更需要有资本市场价值500亿元、1000亿元甚至更多的企业!”(超市周刊记者 陈岳峰)
评论:用好资本运作双刃剑
通过并购这一资本运作方式来谋求突破性发展,一直是许多零售企业的希望和目标。目前,中国的零售企业正在大刀阔斧地施展这一“利器”。
著名经济学家施蒂格勒在描述美国大公司发展史时,曾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没有一家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主要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不可否认,并购是企业扩张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扩大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而且能提高控制成本、价格、购买群体和收益的水平,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而中国零售“巨无霸”的形成,亦应不会脱离这一轨道。
优胜劣汰是市场发展的必然法则。我们赞许和鼓励本土零售企业大胆拿起资产重组、资本运营的利剑,通过强强联合,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壮大实力,扩大规模。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因为,对企业发展而言,并购亦如同一柄双刃剑,善用者可以用它来披荆斩棘,艺疏者则可能陷入分崩离析的泥潭。
在这一点上,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所长助理荆林波的分析或许更有道理:“重组并购一定要做到1+1>2!如果内资企业只是试图在规模上与外资巨头一拼高低,这似乎正中了外资巨头的下怀。正如冷战时期,前苏联忙于军备竞赛,而忽略了国民经济质量的改进,这种本末倒置的后果不堪设想。”
在零售业新一轮的洗牌中,本土企业应用好资本运作这柄双刃剑,在并购道路上“且行且珍重”。因为,我国目前已经倒下的企业,实际上大多数并不是被沃尔玛、家乐福这些巨头给打败的,而是自己给累死的。而且,美国的大公司由并购而来不假,但同时伴随的,还有全球70%的企业并购最终是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