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发现,近年在华外企玩假亏损的把戏,避逃税收的状况比较普遍。据国家税务总局保守估计,每年外资企业避税的税款损失达300亿元之巨。>>>>>我来说两句
江西省新余市金融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市2002年至2004年3年间,参加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的共97家,盈利面不足10%;其中部分企业置多年亏损不顾,接连增资或扩厂,存在重大避税嫌疑。
外商投资企业避税并非“新余个案”。资料显示,全国有55%的外商投资企业报亏损。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不久前发布的消息显示,2004年度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的纳税额为627.77亿元,与2003年的纳税627.65亿元持平,与上年度超过40%的增长率相比,增长为零。
针对这种现象,税务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少外资企业亏损是假,避税是真。以江西为例,国税部门自1999年至今,累计对53户企业开展反避税工作,共调增纳税所得额1.56亿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外资企业的避税手法可谓花样翻新、名目繁多:
———制造亏损假象,延迟政策避税。目前按照有关规定,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享受“两免三减”的优惠政策,企业在成立之初,往往利润微薄,为了达到税收优惠最大化,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在前几年经营中通过制造账面亏损来达到延迟减、免税年度的目的。新余市某外资企业成立于2002年,企业采取多计成本,少计收入,使账面两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04年度才真正开始反映盈利。其实该企业生产的是出口热销产品,2002年就开始盈利。
———减收增支避税。新余市某合资房地产公司,成立于2001年,直到2004年账面上仍未反映“主营业务收入”,其开发的商品均列支在“存货(开发成本)”中,占其资产总额的97%。实际情况是从2002年起,新余市商品房的价格指数由每平方米700元,上涨到目前的每平方米1200元;2003年和2004年房屋售房率达到83.4%和80.4%。该企业的财务报表与当地房地产业发展不相匹配,有避税迹象。
———转移商品定价避税。转移定价是跨国企业转移利润的主要手法。新余市某中外合作企业自1998年成立至今,从未将利润汇出境外,当地金融管理部门认为,这很不合情理,原来外方进资时附加了产品外销专营条款,企业采取低价外销产品再在境外高价售出从中获利;国税部门同时检查发现,一些企业虽已进入正常生产阶段,但仍出现成本倒挂情况,如江西省一电子外资企业2004年亏损总额达1481万元,检查发现,该企业与境外的企业关联交易明显。
———虚报成本避税。部分外商投资企业通过非法手段,欺诈性地逃避纳税义务。江西景德镇一陶瓷外资企业2004年将评估价较高的网站等无形资产投入公司,造成业务成本加大,当年亏损额达到242万元,存在重大避税嫌疑。
外汇、国税部门分析认为,外商投资企业“精打细算”,与我国当前的税收政策法规欠缺处罚力度有一定关系。
据专家介绍,美国从1996年就转让定价违法问题增加处罚规定,对调增所得税达500万美元以上,按其调增额分别罚款20%-40%,力度之大,令避税企业望而生畏。我国税务部门目前对避税的查处大多只进行调整,缺少严厉的处罚措施,这使避税企业产生侥幸心理。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孙忠说:“在外资企业避税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我国税法应增加处罚性规定,增强反避税力度,堵塞税收漏洞。”
相关阅读:
流失税收数百亿 外企避税是因为中国管太松?
跨国公司的避税手法主要有四种:一是与海外母公司进行关联交易,增加成本,造成账面亏损,从而将企业的利润向境外转移;二是向母公司或关联企业支付巨额特许权使用费,最典型的是支付高额商标使用费;三是通过“资本弱化”向海外支付巨额利息;四是通过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避税港避税。阅读全文
经营红火账面连亏 外企大玩假亏损真避税把戏
外企年避税金额究竟有多大?一个流传甚广的数据是300亿元。而国家税务总局反避税处的一位负责同志却认为远远不止这个数。他做了比较:“外资流入最大的国家美国每年的外企避税折合人民币达4500亿元左右,而我国作为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国家,反避税手段又远远逊于美国,我国每年因避税流失的税额难道仅为美国的1/15?显然,300亿元的估算远远小于实际的数字。”阅读全文
转移利润虚亏避税 外企究竟是怎样在中国赚钱?
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一直被归为暴利行业之一的汽车业,利润同比下降了48.8%。而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的数据则显示,上半年中国累计生产轿车185.17万辆,同比增长约3.28%,销量为184.30万辆,同比增长10.55%。产销量增加了,利润反而降下来了。不仅仅是汽车业,很多产业都出现了外资企业利润年年下降的“怪事”。据知情人士介绍,不是外企的效益越来越差,而是他们用“乾坤大挪移”的方法将利润转移了。阅读全文
·我的观点:中国已成跨国公司避税天堂? 中国三分之二外企亏损属于非经营性原因,是“制造亏损”意在避税,遗憾的是外企大面积“制造亏损”的畸形现象,同样未能入国内经济学家的法眼。要迅速完善在遏制外资企业避税上的法律法规漏洞,切实防止其人为制造亏损。请我们的税务部门在全心全意关心国内企业是否逃税的同事也关注一下“神圣”的外企吧!【支持】【反对】【参加辩论】
|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