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专稿作者 约瑟夫·史迪格利兹(Joseph Stiglitz) 安德鲁·查尔顿(Andrew Charlton)
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和一大批世界领袖警告说,多哈回合贸易谈判有可能失败,这对全世界将是一场灾难,而且还会失去减轻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机会。 但在一份潜在协议将于幕后会议上研究得出之际,我们应当记住,协议的内容比协议本身更重要。按现在的情况,多哈回合正仓促地(如有贸易协定可用“仓促”描述的话)走向协议,这对最贫穷的国家几乎没有益处。
曼德尔森的“妙计”
当前谈判僵局的中心问题,是欧盟提出减少其农业关税,但条件是发展中国家同意开放制造业和服务业。这是善于谋略的政坛老手、欧盟贸易专员彼得·曼德尔森提出的主意。他知道,要是发展中国家接受该协定,他就能宣称为欧洲出口商赢得了胜利;要是发展中国家拒绝,他就能把多哈回合失败的罪责推给它们。
不幸的是,农业换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交易,是完全错误的做法,根本不能作为谈判的框架。首先,将欧洲农业开放,当作对发展中国家的妥协是错误的。共同农业政策是个无法维持的制度,它在欺骗欧洲的纳税人和消费者,还与欧洲的扩张和改革议程相悖。2003年以来,在其自身的重压下,它已濒临崩溃的边缘。曼德尔森把共同农业政策不可避免的改革,重新包装成对穷国的妥协,这一点他做得非常漂亮,但他要求穷国以让步作为回报,肯定太过分了。
其次,最大和最富裕国家要求最穷的国家给予相等的补偿是不合适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与超级大国讨价还价。对回报的要求忽视了世界贸易体系的极端不平等。50年来,该体系降低了对富国有出口意义的商品关税,而对应由穷国出口的商品实施保护。
曼德尔森的交易也基于这一假设,即穷国应满足于充当富国的农产品供应国。它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制造业,与更先进、更大的经济体展开竞争,而那些行业的工人可能因此失业;它还要求发展中国家放弃发展自身服务业的努力。限制发展中国家政策选择的贸易协定,并非推动长远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造福贫穷国家的谎言最后,尽管农业问题在发展议程中很突出,但实际上许多最贫穷的国家在短期内从农业改革中得益甚微。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农业大国明显会从开放中受益,而多数最穷的国家都是粮食净进口国。削减补贴将提高它们进口大宗商品的价格,短期内这会让它们更穷。而且多数最穷的国家都是一些特殊方案的受惠国,这些方案准予它们自由进入欧美市场。这些穷国的出口都能享受免关税,所以削减关税只会损害它们的利益,而受益的将是与它们竞争的出口国。
富国往往会夸大谈判成功带来的潜在好处,以图削弱心存怀疑的发展中国家的抵制。但在最终协议确定改革计划的性质与范围之前,该回合成果的多少不得而知。随着本回合的目标变得越来越低,潜在的经济效益也在变得越来越小。
在推动发展并造福贫穷国家方面,世贸组织还有很多事可以做。但在透露出的议程里鲜有这些事。
真正的“发展回合”
我们合著的《全球公平贸易》,详细描述了真正的发展回合会是什么样子:它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担忧,而且旨在推动它们的发展。我们的结论是,在农业问题之外有广泛的议程,该议程将令最贫穷的国家受益,但它被多哈回合几乎完全忽略了。在削减工业品关税方面,还有很多事可以做。富国的关税结构,对穷国出口的商品存在严重歧视,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品和加工食品。富国从穷国进口的商品中,收取了5倍于从其它富国进口的关税。在增加劳工的流动性方面,也有许多事可以做。移民,尤其是允许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在富国为短期项目工作的临时计划,会让穷国的工人填补富国的劳动力短缺,并将部分收入寄回家。在富国工作的移民劳工的汇款,是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目前已超过富国的援助总额。
最后,多哈回合需要认真对待“贸易援助”。近几年,欧盟和美国根据一些特别方案,大幅削减了最穷国家的关税,准许它们自由进入市场。然而,尽管这些方案背后的意图是好的,但我们看到,来自受惠国的出口量几乎没有增加。政客们都宣扬贸易的好处超出援助,而这一情况证明他们的论调站不住脚。市场准入本身还不够。如果没有援助来填补基础设施上的差距、提高产品质量并与国际供应链接轨,关税削减对最穷国家的贸易几乎毫无效果。
2001年在多哈,发展中国家得到了一个“发展回合”的承诺,这个回合会纠正以往的失衡,并为未来创造机遇。但此后出现的情况,显然配不上发展回合的称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富国与穷国都能得益于公平和以发展为导向的议程。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应满足。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