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乙醇汽油的推广,中国在替代能源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日前,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熊必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相比其他替代能源,乙醇汽油的产业定位在哪?
    熊必琳:推广乙醇汽油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开辟新的粮食消费渠道,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
    记者:乙醇汽油生产成本究竟是怎样一笔账?
    熊必琳:大约三吨玉米提炼出一吨酒精。玉米价格按1200元/吨来计算,加上600元左右的加工费,从玉米中提炼出一吨酒精的成本约为4200元。
    同时,加工玉米产生的副产品每吨可降低800--1000元生产成本,这样,一吨玉米提炼出酒精的最终成本约为3200--3400元。
    然而,企业通常采用的算法是,考虑到生产中的损耗,生产一吨酒精大约需要3.3吨玉米,最终成本也就上升到4000多元。
    从这个角度来说,乙醇替代汽油目前并不划算。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原料多元化,生产成本将逐渐下降。
    记者:直接利用现有的酒精生产能力会更经济,为什么一定要新建乙醇生产项目呢?
    熊必琳:我国现有的食用酒精产能约为500万吨,只要把这些纯度为95%的酒精进行简单的脱水处理就能很容易得到燃料乙醇,成本也相对较低。为什么还要在吉林、安徽、河南新建乙醇生产项目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探索出一条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新道路。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摆脱农产品依靠补贴的现状,还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也是推行乙醇汽油最大的意义所在。应该说,推行乙醇汽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很好的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