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有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各式各样的猜测以及谣言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无论是什么样的说法,只要是有关于汇率的,总会引发一连串的反响。
12月2日,德国一本经济杂志称,中国计划于2006年1月1日将人民币升值7.2%,届时1美元将兑人民币7.50元。 12月12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名道姓反驳说:“部分人关于明年1月1日人民币升值的种种言论完全是谣传。一直力促人民币升值的美国也不甘示弱,美国财政部部长斯诺日前在伦敦信誓旦旦地说,中国将于2006年3月“两会”期间,放宽人民币兑美元波幅。然而很快,12月15日,中国政府的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金融研究所发布报告称,今明两年,汇率政策的调整更多体现在“观察、适应”,不排除人民币中长期存在贬值可能性。
其实,任何一个部门、机构、个人,对汇率水平的判断、汇率波动的预估都有其充分的理由,只不过汇率实在是太令人琢磨不透,谁也无法精确计算出一个国家的真实汇率水平,因为汇率不仅仅纯粹属于经济范畴,更带有太多的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力量的角逐。
而在中国,要想预测说汇率的波动走势,更是难上加难。2005年7月21日,中国的汇率改革和调整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这次汇率调整发出的信号并不仅仅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意义也不仅仅是中国政府对日美欧施压人民币的一个回应,目的也不仅仅是对流入中国热钱的一个打压,这次汇改带来的更大影响是,从此以后各个市场主体要面对人民币汇率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和操作不透明。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被明确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就一篮子货币而言,不仅有币种问题,更重要的是有权重问题。即使央行公布了其中币种的构成,但权重还是保密。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外资银行的经济学家们热衷于计算出这一篮子货币中各币种的权重到底是多少,以为就此就可以掌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走势,殊不知,即使计算出各币种的权重,但是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调节只是参照调整,不是直接挂钩,同时还要以市场供求变动为基础进行调整。其灵活性和可控性是很大的。也就是说,新体制为央行进行汇率操控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也正因为如此,同时增大了汇率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
就2006年来说,内需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一个关键因素。2005年,顺差盈余可谓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功臣。12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对外贸易盈余在2005年头11个月较去年同期增长3倍,达到908亿美元。国际贸易磨擦的增多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注定2006年的外贸增长不会再现2005年的风光,而把内需搞强一些,对于替代外需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贸易顺差势必减小,同时经济还要维持一定的增速,内需的强弱将成为2006年汇率是否变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美元在一篮子货币中的权重,不言而喻,一定非常大,一位外资银行的经济学家经过演算,甚至得出美元的权重占到其中90%以上的结论,再加上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显赫地位,尽管不情愿,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恐怕还得顾忌美国人的脸色。虽然美国财政部在最新发布的半年度外汇报告中,并没有将中国列为操纵汇率国。但是美国警告称,还是有可能于明年将中国列为操纵汇率国,并为此定下了明确时间表:2006年4月美国发布下期半年度外汇报告时。美国说,如果在此之前,中国仍不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则可能违反美国有关反汇率操纵的法律。这也是为什么斯诺向外界宣称,中国将会于明年3月前后再次升值。除了4月,美国还将于10月发布一次外汇报告。因此,4月、10月将会成为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两个重要观察时间点。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亚洲开发银行将在2006年6月推出“亚洲货币单位”。有消息称,人民币、日元、韩元、新加坡元等货币在亚洲货币单位中占据了较大比重,分别是34.79%、27.8%、9.76%、6.36%。而且考虑到中国相对其它经济体非常快速的外贸和GDP增长速度,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单位中的比重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亚洲货币单位的推出会给当前的人民币汇率调整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尚在讨论之中,但这种以亚洲货币单位为纽带的区域汇率政策合作,一定会影响到对现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变。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