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股指前市跟随中石化反弹创下12月6日以来的新高后,在大盘蓝筹股走软的市场背景下,呈现单边小幅下跌。全天走势与中石化盘中表现关联度极高,此后虽然交通设施板块有所走强,但依然无力挽回中石化下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两市均以阴线报收。
事实上,本轮行情自启动之日起,沪市最大交易金额也不过80亿元,绝大多数交易日的成交金额仅维持在50至60亿元,成交量的持续低迷与股指的碎步攀升形成明显的背离态势,给两市反弹留下阴影。
成交金额极不理想
本次反弹与前两次股指触及1000点反弹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在反弹过程中成交金额配合极不理想,在K线组合形态已经得到修复的市场背景下,沪指12月15日创下的最大量也仅79.67亿元,成交金额与股指运行态势的背离,只能说明市场整体心态尚未恢复,场外增量资金活动并不积极。
笔者注意到,本次反弹与中石化均线系统修复后的反弹同时起步,中石化作为前两次的领涨个股,其市场地位自然不言而喻。成交不能有效放大,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市场的影响力,这从中石化收出较长上影线的阴线,股指也随即同步收阴可见一斑。如果没有增量资金的积极配合,股指想要打开涨升空间显然难度较大。
技术形态不具典型性
制约反弹空间的第二个因素来自于技术层面。2004年以来股指所经历的两次较有力度的反弹均受阻于年线,而目前年线的运行位置恰好是前期头肩顶形态的肩部位置,从而使得年线压力会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如果没有成交量的配合,年线很难真正有效突破。
此外,从历年牛市行情诞生初期的表现看,目前股指的表现非常不具备典型性。
历史上,行情初起之时,往往走出类似于“V”型反转的形态,在快速脱离底部区域之后再出现调整形态,然后进入漫长的主升浪。而本次反弹,很明显没有这个特征。
如果把7月中下旬的反弹作为行情初起的标志,那么自9月20日左右出现的调整,显然幅度过大了点。因此,无论是从量能的配合还是从形态学角度看,行情启动的有效性值得怀疑。
股改不确定性制约股指反弹
从现象上看,股权分置改革正在按部就班推进,但是股改难度越来越大却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上市公司由于自身因素支付对价能力越来越弱;另一方面众多自然人持股公司进入股改程序,5年的熊市使自然人股东亏损累累,客观上要求上市公司提高支付对价水平,从而增加股改方案通过的难度,加大“后股改时代”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增量资金进场,从而制约股指向上拓展空间。
此外,从上周统计的机构重仓股表现看,基金重仓持有的556只股票的市场表现明显强于QFII、券商、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重仓股,基金一反此前的操作风格,显示当前市场对于基金公司过分关注净值的讨论并非空穴来风。
笔者对股改后行情并不悲观,在全流通时代,除了并购案例会大幅增加刺激股市活跃外,国有股减持补充社保资金缺口,将成为股市走强的最大动力来源。一方面补充缺口需要做大股市市值;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收购而愿意将自己的机遇维持在一个相对高的位置。
对于国有企业的考察,在全流通背景下的市值大小将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因此从企业的角度看,维护好自己的股价是出于其自身的需要,股改后股指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就目前而言,在大盘前期走低的市场因素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股指很难走出大牛市行情。笔者以为,行情走强的前提是股改的顺利推进,如果按照目前的股改速度,明年上半年将会基本结束,真正意义上的牛熊分水岭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责任编辑:桂衍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