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叶加常菁发自北京
建设部明年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和住房保障制度上。这是昨日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透露的信息。
调整供应结构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会上指出,明年要及时安排并公布当年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开发项目,控制套型结构和销售价位,从源头上控制高档商品住房开发,引导和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给。
“调整供应结构的出发点主要来自解决大多数人的住房问题,如果不进行调整,房源就难以保证。建设用地必须向大多数人的需求倾斜。”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玉林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一段时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住宅的极低比例一直为人诟病。“16个城市的120平方米以上大户型住房超过50%,而16个城市80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住房不到10%。”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曾在公开场合如此表示。
据统计,2004年,全国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就开始出现负增长,今年以来,全国经济适用住房完成投资60亿元,同比下降13.8%,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到2.6%。
“各地不要光想着GDP,也要考虑老百姓。”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沈建忠在电话中对记者说。
中国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顾云昌认为,不仅在价位和普通房建设规模上加以控制,也应在结构上加以控制,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少建商业地产、写字楼和高档商品房,加大普通住宅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比例。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房地产业处副处长文林峰则建议:“应实行更为灵活的鼓励政策,如在营业税、贷款政策上有所倾斜,鼓励和刺激开发商开发中低商品房。”
“补砖头”还是“补人头”?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也是政府责任的体现。王玉林介绍,目前住房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住房公积金制度,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半市场化方式的保障制度,针对困难群体的非市场化保障制度和针对特困群体的救济制度。
“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不错,但起到的成效却不尽如人意。拿北京举例,每年经济适用房建设几百万平方米,政府所补贴的费用就得几十个亿,但实际上却常被有钱人购买了经济适用房,使得经济房不能给中低收入家庭以有效的市场支撑。”中原地产(北京)总经理李文杰说,这种“暗补”应尽快变为“明补”,直接把费用补偿给中低收入家庭,从“补砖头”转变到“补人头”,才能达到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的目的。
“还要尽快界定什么才是低收入家庭,不能因为个人为低收入人群就确定为此家庭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条件。目前银行、房产、汽车都在联网,这是一个进步,这样便于科学鉴别低收入家庭的条件。”李文杰说。
顾云昌认为:“实际上,目前在经济房的供应方式和办法上都有严格的规定,但在落实上出现了问题。目前政府在住房保障制度的管理上应增加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让政策落到实处。”
相关链接
昨日举行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还将审议《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讨论稿)》。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介绍,做好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是明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建设部将根据本次大会讨论的意见,对讨论稿做进一步修改完善。确保“十一五”建设事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起步、良好开局。(新华社)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010—58685776(北京)020—34254460(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