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怀倒下了。然而2005年,在伊利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年头!伊利不仅摆脱了郑俊怀的阴影,而且全年业绩出现大幅度增长。去年前三
    季度,伊利主营业务收入已超越2004年全年的87.35亿元,达到90.6亿元,同比增长32.27%;每股收益高达0.64元,超过2004年全年的0.61元
    郑俊怀倒下了。 显然,郑俊怀不是第一个倒下的知名企业家,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倒下的企业家。一个个我们曾经很熟悉的名字------仰融、储时健、顾雏军、赵新先、陈久霖------如今都倒下了。然而,值得高兴的是,伊利迅速摆脱了郑俊怀事件的阴影,重新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权力需要制衡
    古人说,人之大欲存焉。人生而有各种欲求,这是客观存在。所以,现代西方的法学理论和经济理论都强调权力的制衡,即通过某种有效的制度安排来约束那些处在权力位置上的人,以防范各种腐败行为的发生。也就是说,通过有效的制度性安排来杜绝或减少那些身处权位的人滥用这种权力的机会!
    然而,中国还存在另一个问题,这就是几千年来的人治传统,它严重影响着这种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并深深地烙在了中国人的灵魂里,一代一代通过血脉传承下来。尽管这种烙印如今已有逐渐淡化的趋势,但是,它仍然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因素。有了这种人治的烙印,为约束身处权位的人所设计的制度安排便有可能最终成为一件漂亮的摆设,甚至成为这些人以权谋私、违法犯罪的遮羞布。
    有章不循惹大祸
    伊利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能说不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制度等一应俱全,其议事规则和公司章程也制定得相当详细,符合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但郑俊怀却能够绕开董事会、避开独立董事的监督个人作出决定将八拜奶牛场的资金挪用给华世商贸购买伊利股票,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郑俊怀的个人权威已经取代了制度。如果杨贵琴、张显著、郭顺喜和李永平不予以配合,郑俊怀是无法单独挪用资金去购买股票的。正因为杨、张、郭、李四人唯郑俊怀马首是瞻,使得郑有可能建立一个游离于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之外的体外运作机制,从而使看似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失去了有效性。
    郑俊怀倒下了,他为之付出了最宝贵年华和全部精力的伊利已经没有他的位置。
    从昔日的回民奶制品厂到今日的伊利股份(行情,论坛),郑俊怀在企业发展中的功劳是无法抹杀的。但是,功劳与成就代表的都只是过去,而不是未来。
    走出郑俊怀事件阴影
    从2004年12月17日被刑事拘留开始,伊利就已经逐步走出郑俊怀的影响。尽管经历了阵痛和动荡,但在以潘刚为首的管理团队的带领下,伊利迅速走出了危机,并开始了新一轮的迅猛发展。
    2005年,在伊利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年头!
    这一年,伊利尽管受到2004年发生的大危机严重影响,但仍然以其自身的成熟与坚毅迅速扭转了局面,并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销售收入、增长率都创历史最好水平;
    这一年,伊利的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这也是中国乳品行业第一家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的企业;
    这一年,伊利如愿以偿地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为伊利走向国际、进军世界乳业20强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一年,伊利年轻的董事长潘刚被评选为2005年CCTV十大经济人物,成为乳品行业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企业家。
    没有郑俊怀的时代,伊利依然走得沉稳而扎实。
    年仅34岁的新任董事长、总裁潘刚紧紧依靠管理团队,积极安抚员工,将伊利这艘在航程中遭遇到巨大风浪袭击的船迅速稳定下来。
    业绩快速增长
    根据2005年三季度季报,2005年1--9月伊利主营业务收入已超越2004全年的87.35亿元,达到90.6亿元;同比增长32.27%;每股收益高达0.64元,也已超越2004全年的0.61元;主营业务利润达26.74亿元,同比增长33.44%;实现利润总额3.91亿元,同比增长16.28%;创净利润2.50亿元,同比增长20.14%。
    与伊利业绩全面向好的同时,其股价在二级市场上也维持着强势。从2004年12月31日到2005年12月30日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尽管大盘在1100点左右反复不断,甚至跌破1000点大关,但伊利的股价却从8.86元一路上涨到14.74元,涨幅高达6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