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苏淮安的严氏老屋
财经人物
“狂人”严介和要开商学院了。在媒体眼中一向喜欢标新立异的严介和这次又甩出了要与长江商学院抗衡的话题。昨天,正在上海的严介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太平洋建设集团拟投资数亿元在上海设立太平洋商学院。
出身书香门第的严介和强调,此番办商学院希望能在教学模式上打破常规,“经商靠智商,对于那些有高智商却没钱的学生,太平洋不仅免收学费,还可以给他们发工资。”
■商学院门槛:必须是打工仔
究竟什么样的人可以入读太平洋商学院?据严介和介绍,仅在学校里一气读到博士的人不会成为MBA学员。“他们没有企业经验,只是在学校里读书,这样的博士走向企业谁用谁痛苦,变成什么都不是,还常常自以为是。但如果他们走向科研单位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
严介和告诉记者,以其20年办企业的经验看,本科毕业后就业的打工仔将是今后商学院的主力学员。“即使他没有学历,但智商高,我们同样可以向他敞开大门。这样学出来,即使国家不承认他的学历,我们也认可。”严介和称,对于一些家庭困难但有潜力的学生,太平洋商学院不仅免除学费还会开工资,以示奖励。
而在甄选商学院教授时,严介和亮出自己的观点,即必须是有在大企业担任高管5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才可从教太平洋商学院。“现在商学院的教授90%都不懂企业,只有在大企业里有高管从业经验的人才能教出东西,只有做过企业的人才懂企业。真正坐在学校里研究企业的人未必懂企业。”
本是教师出身的严介和表示,自己对教书一直情有独钟,很希望能以此对中国的素质教育做些尝试。“中国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出了不少高学分的人才,但学历不代表能力。有些人有能力却没有相应的学历,社会对你的认可也是因为你能力不错而不是学历不错。”
据严介和透露,目前太平洋建设集团正与教育部进行沟通,希望能在最终学历确认上有所突破。“如果一切顺利,估计2007年就可以招生了。”
■旧部著书揭发严介和内幕
就在媒体的批严浪潮渐息之时,原太平洋文化部部长陆元彬却首个跳出,以一本《深深太平洋———在财富黑马严介和身边的800天》抖出太平洋景德镇和吉林巨额打包收购国企挫败、太平洋建设集团内部换血等内幕。
目前表示已递交辞职报告的陆元彬称,严介和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公众一直对这个人和太平洋建设的快速崛起带着强烈的好奇感,“把他写出来也是满足我的一个愿望。”
至于书中是否解答了外界对严介和及其太平洋建设集团的种种质疑,陆元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个中隐情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
“严介和每一次招聘把关的时候,必须做两件事:一件是请所有筛选出来的人吃一顿饭,第二件就是饭后要陪大家掷一把骰子。第一次见面喝得非常爽快,哪怕是自己先把自己喝倒了,这就是严介和所要的。严介和号称‘骰子大王’。严介和常常炫耀自己,走南闯北玩这个游戏从未输过。掷骰子喝酒,最厉害的一次在深圳一晚上放倒七位‘骰王’,其中一个还倒在洗手间里……他认定喝酒是考察性格,掷骰子是考察智商。”这是书中对严介和聘人怪招的描述。曾经身在其中的陆元彬表示出这样的担忧:“频繁换血,让人有各领风骚三五天的感觉。招要招才俊,才俊要留人留心。”
■严介和:别人怎么写我都无所谓
针对旧部下爆料太平洋及其本人,严向记者表示,自己从不看这些东西,也不怕人写。“有人常讲成也媒体,败也媒体。那是因为企业本身就有问题,怎么能自己倒了就将责任推卸到媒体身上。媒体也千万不要以为是自己有水平,把一个企业给放倒了,是其企业本身就烂。”“我是做企业的,企业的情况我最清楚。企业是自己掌握的,媒体的报道永远是雾里看花。办企业的人永远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我有多少钱,做多少事。树大不要紧,关键根要深。”严介和如此回应陆元彬出书揭秘太平洋。
人物素描
黑马富豪严介和
个头不高、操一口浓重江苏口音的严介和坦承,其一生最大的遗憾是讲不好普通话。而当他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调侃道:“我这人长相不行,如果长相可以还可以做节目主持人呢!我记忆力好,讲话从来不写稿不背稿。”
从2004年至2005年,胡润富豪榜上的严介和从15亿身家一举冲天至125亿成为第二富豪。这个一夜间红透半边天的“黑马富豪”随后对自己致富没有“原罪”的高调回应,立即招致更多媒体对其本人乃至财富的深度质疑。
严介和并不隐晦自己暴富的手段和途径。有人曾将其暴富归结为一个相对垄断且符合经济规律的行业。
■一年如何创造百亿财富?
自称一直从事“阳光下交易”的严介和究竟是谁?这个有教师背景的富豪为何言谈举止高调张扬,“狂言”不断?其所掌控的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如何在短时间内积聚上百亿财富?
从郭广昌、荣海到宋如华,乃至今日的严介和,一批“教师富豪”悉数登上中国的富豪榜,但他们的命运却不尽相同。而严介和这样一个2005年度最具有争议性的“黑马富豪”,以其自信与非同寻常的高调走进了记者视线。
严介和喜欢与媒体打交道也成为一景。一场北大演讲,严介和开篇即向台下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并表示“欢迎来电交流”。严介和面见记者第一句便道,“我与媒体特别有缘,多数媒体都很喜欢我,只有极个别媒体没有与我接触,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写东西。这个我能理解,如果他们与我接触,我相信他们会喜欢我的。”喜欢晚睡晚起的严介和表示,对于北京高密度的行程安排有些不太适应。但“我很喜欢和媒体打交道,我们要与媒体保持24小时的沟通与联系,媒体提的问题越尖锐越好。如果问倒我了,对我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严表示,与政府的合作是以BT模式(承建方以全额垫资的方式来进行基建,在项目完成后将其所有权和运营权转交给政府,而政府通过分期付款来偿还项目资金)垫资为当地修建基础设施。
■收购国有企业是为了个人扬名?
严介和告诉记者,爱国、敬业、守法就是企业家听话的具体准则。让严介和引以为傲的政治链是其掌控的太平洋集团经手的所有业务都与政府有关。严介和向记者介绍,无论从各地政府处接单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收购大的国有企业,他的政治链一直维系良好。
严告诉记者,“BT是短线,我们管建设,建好后再转让给政府。只要三五年就能收回,就像滚雪球一样,财富迅速积累起来。”
而据一位熟谙地方BT运作模式的人士介绍,BT模式的回收期比较漫长,虽说是三五年就可回收,但对于一些财政吃紧的地方政府而言,能否到时兑现还不好说。因此,严介和的BT模式到底是否盈利,只有严介和自己最清楚。
据媒体报道,到目前为止,严介和已收购了30多家国有亏损企业,其本人也被各地政府奉为座上客。严介和并不掩饰其重组国有企业是为扬名的想法,但太平洋对国有亏损企业重组的佳绩却在去年7月被改写。
先是景德镇托管数十亿元国企改革项目被江西省政府叫停。紧接着,吉林长春号称“国内最大的国资收购案”因当地企业反对而暂停,反对的呼声来自对严介和的资本实力及收购动机的质疑。
严介和向本报记者坦承,太平洋在景德镇托管的数十亿元国企改革项目和吉林长春的两宗打包重组遭遇变故,其原因绝对不在太平洋自身,而是政府感到有压力。“听话的前提是不能给政府添麻烦,政府感到有压力了就是我们给政府添麻烦了,那么我们就主动退了出来。”
为何在打包重组国有亏损企业时,一向与政府关系修好的太平洋会遭遇政府紧急叫停的待遇呢?对此,严介和的解释是,“打包收购难度太大。总量大,人多,震动性强。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给政府带来很大压力,既然我们要更听话,不如暂时退出,等条件成熟后再进入不迟。我的意见是最好不要打包收购,还是像以前那样一个一个收购重组。”
如此大量收购重组国有亏损企业,太平洋的钱从何而来?严介和如此解释,“我们BT业务的利润占公司总利润的90%,所以我们拿出一部分利润来重组国有企业,是解决社会问题,为政府减压,也为我扬名,很值得。”
2000年前,公司每月要进行一次对太平洋建设集团的批判,对其本人的批判则是一季度一次。“很多人才都是在批判中被发现、被提拔的。”
■狂言妙语还是真知灼见?
严介和的能侃,不论是媒体还是与之打过交道的人都很认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严一直滔滔不绝地向记者发表自己的企业“灼见”,狂言妙语不断翻新。严似乎也乐于向媒体抖搂其常换常新的“严氏语录”。
以严介和劈头盖脸般的强势似乎很难在太平洋听到其他不同声音。对此严介和向记者透露,从1995年至2000年,在太平洋建设集团一直坚持了五年对企业和对他本人的批判,这个惯例直到严不再担任总裁职务才被取消。
现任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太平洋建设BT办公室总工程师刘建淮,原本仅有中学学历,当初曾和严一起打江山。有一次在批判会上对严直言不讳,“你这人太自负,做重大决策的时候不够冷静,凡事都是自己说了算。因为你太强势,容易给下属带来心理压力,即使有意见也不敢提。”
严向记者坦承,自己确实有这个毛病。“做企业要直率,有些人才一时发现不了,但通过对我和企业的批判很容易就发现了高智商的人才,这样对企业、对我个人都有好处。而且一个人的权力不能无限大,一定的监督是必要的。”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太平洋“淘汰了大量跟不上企业发展要求的员工,其中包括四五十名高级管理人员和原公司的常务副总裁,同时吸纳了几百名大中专毕业生”。
■部下必须买40万以上的车?
值得关注的是,太平洋建设集团内部人员更迭犹如家常便饭。据陆元彬书中介绍,2005年9月,董事局再次对三大集团进行人员调整,由100多人精简到十多人。从2004年7月1日到2005年10月1日短短15个月时间,整个分支机构人员进行了3次以上较大规模的调配。
严介和表示,可以用一些奖励机制留住人才。如拿出公司最近两年买的好车,从60万的沃尔沃、50万的丰田巡洋舰到雷克萨斯,按照原价的三分之一卖给员工,谁坐谁买下,今后养车的费用由公司来承担,按职位和对公司贡献大小每月补贴5000元至12000元不等。不买公司车的中层以上干部,也可以到外面买新车,公司会给30%—45%的补贴。严介和要求部下要买必须买40万以上的车。严介和的车改是否已经落实?对于记者这样的提问,陆元彬笑而不答,“这个你得问严总”。
记者:您看过部下写的关于你的书吗?
严介和:没有,我是从来不看这些东西的。也许他想过把瘾,觉得在我身边两年多,看得听得较多,应该可以淋漓尽致地把我这个人给表现出来。
记:如果他书中有对您过激的评价,您能接受吗?
严:他怎么写我都无所谓。企业是自己掌握的,媒体的报道永远是雾里看花。办企业的人永远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我有多少钱,做多少事。树大不要紧,关键根要深。
记:他是什么时候辞职的?现在批准了吗?
严:大概两个多月前,但一直没批。我觉得他还是蛮有才的,跟着我两年,毕竟现在文化部还是很需要人才的。但从法律法规上看,强留人家也说不过去。因为他不是高层,不可能获得太平洋的股份,但也不能一辈子打工呀,也要为别人的前途考虑。
记:此前他是否提起有出书的想法?
严:是别人告诉我后,我才知道的。他要出书是他的自由,这个我没有办法干涉,我也不需要知道。
严氏"狂言"
■“我是既聪明又能干,更听话,政府当然喜欢我这样的企业家。”
■“有人说严介和重组国有企业是为了出名,我承认就是为了扬名。”
■“一流的总裁是总裁加奴才;二流的总裁是总裁加总裁;三流的总裁只有奴才。一流的总裁绝对是扫地、擦桌子的高手,但扫地擦桌子的高手并不一定能当总裁。”
■“教书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聪明,但竞聘厂长让自己认识到自己真的很优秀。”
■“对第一桶金,我一点都不惊讶,这尽在我的掌控之中,所以说我们太平洋集团一点‘原罪’都没有。”
■“因为我很优秀,我的决策一般都是正确的,所以我的下属都爱听。”
■“到2010年,太平洋要塑造出100个上亿的富翁,1000个上千万的富翁,10000个上百万的富翁。”
■“企业家的行为风尚:45度做事,90度做人,180度处事,360度处人。”
■“厚道+厚道为三流商人;精明+精明为二流商人;精明+厚道为一流商人。” (责任编辑:桂衍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