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72.8万起,死亡126760人。面对这一数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4日说:“2006年要把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等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指标。 ”
原来死人真有指标!?
一直以来就听人说,在很多行业是有死人指标的。如建筑工程,多大的工程,可以死多少人,这是工程开工前,建筑方早就定好的。
一直以来,我们怀疑有这种指标的存在,但没有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明确告诉我们这一指标确实存在。现在听到李毅中此话,疑虑算是澄清了,原来真有死人指标。把死人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之内,这应算是一种进步,但这种进步是一把剑,直刺人心,并让心长久滴血。难道,发展就非要死人吗?
这世间什么最可贵?命。这世间什么指标最可怕?死人指标。既然定下了指标,那明年最多可以死多少人?既然定为指标,既然作为政绩,就有奖有罚,超过指标要罚,未超指标要奖。超过者罚,天经地义;未超过者奖,则有点不伦不类。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因为少死了两个人,就成就了其政绩?
想到此,笔者不禁害怕,如果到年底了某地区某煤矿还没死人,或者死的人还没超标,这时相关负责人肯定会心存麻痹,不把安全当一回事,那是否会酿成更大的悲剧? 江苏省江都市毛建国
“GDP死亡率”降低无关政绩
此次政府拟采纳早已动议许久的“将GDP死亡率与官员政绩考核挂钩”,是寄望于将官员最为看重的仕途与矿工最为宝贵的生命维系在一起。
但这一举措与之前的“绿色GDP”设计思路如出一辙。它很容易陷入一种怪圈:自上而下的政绩考核本身就为人诟病,难以避免察其表面失其根本的弊端;GDP表现为刚性的数字,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时总显得捉襟见肘。“GDP死亡率”承载不了种种“非正常之痛”的指标化,它很快会陷入以“政绩”制约官员行为的困惑彷徨中。
比如,医疗领域的诸多积弊让人们因“穷”讳医,那些含恨倒在医院高收费大门之外的、久病不治撒手西去的,究竟算是病死的,还是被医疗逐利化害死的?
“GDP死亡率”加上政绩考核治不了“非正常之痛”。记得前些年某地出台“出现多少人死亡的安全事故,一把手就地免职”严规,一度让当地官员睡不着觉。时至今日,这曾为媒体所追捧的举措已从我们脑海中消散,不仅是因为行政监管存在的天然惰性,更因其不够科学合理,无法应对复杂的现实。 四川省成都市毕舸
死亡率考核折射指标依赖症
针对居高不下的死亡率,国家安监总局曾强令2005年关闭4000家煤矿,不少网友质问,不多不少刚刚4000家,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种指标定得科学吗?
与关矿指标类似,亿元GDP死亡率的弊病也显而易见。各个地方产业结构各异,在生产力水平整体较低且短期难以改变、采矿设施落后且又煤矿资源密集的地区,亿元GDP的死亡率肯定会较高;第三产业发达而矿产资源匮乏的地区,亿元GDP死亡率肯定会较低。产业结构迥异的不同地区,亿元GDP死亡率的比较并没有多少科学性。以此评定干部孰优孰劣,说服力无疑会打折扣。
安监部门特别是基层安监部门,面对的是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复杂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而不是片面拿死亡指标进行威压。
在各类工作竞相推行目标考核的现实条件下,地方官员头上的“数字威压”比比皆是。在名目繁多的考核指标面前,我担心亿元GDP死亡率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项目,其威慑力将无从谈起。四川省南充市朱胜国
政府应该保障安全的GDP
一段时间以来,为了追求这个被经济学家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的GDP数据,各地区常常是从省里到县里,层层往下压指标,不少地方盲目和片面追求经济高增长,安全生产则是被忽视的重要环节,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铁民曾经指出:“工伤事故死亡指数与GDP增长幅度密切相关。”
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和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可谓不健全,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不可谓不重视。然而,能够带来“GDP”快速增长的事故易发行业正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博弈,往往会令法律与制度的基层监管部门和机构执法缺位。这种“角色错位”现象因此成为工伤事故频发的诱因之一。
当政府从对微观经济的“具体扶持和干预”中脱身出来,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调整为重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确立科学的发展观,以更多的精力从事公共管理、社会服务,为本地区、全社会、所有企业营造一个良好法治环境的时候,“GDP”仍然会快速健康地增长,而工伤事故死亡指数一定会降下来。 江苏省南通市顾启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