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冯莲枝】
|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2006年1月,暂停了四个月的成品油出口退税政策将恢复。业内人士认为,刚刚获得百亿财政补贴的中石化将再次有斩获,而中石油和中化集团也将受益匪浅,三家石油出口巨头2006年有望从中获得百亿元进账。
我们知道,出口退税的目的在于鼓励出口,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保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但是,现在我们有必要鼓励成品油出口吗?还能鼓励成品油出口吗?要知道,出口退税的一个重要弊端就是,一些企业为追求为数可观的出口退税而盲目扩大出口规模。
中国并非石油富足的国家。自1993年起,中国就从石油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2002年中国石油消费的进口依存度为30%,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45%。目前,中国石油产量年均增长率约为1%,而石油年均消费增长率已超过5%。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从石油安全的角度考虑,鼓励成品油出口也是值得再三考虑的。
其实,眼前就有现成的例子。就在成品油出口退税政策即将恢复的消息传出的同时,被俄罗斯"断气"的乌克兰忍气吞声,同意以每千立方米230美元的价格(原来的价格是50美元)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能源的短处握在俄罗斯手里,乌克兰无牌可出,最终只能让步。俄罗斯的"断气"提价做法,让欧洲各国提心吊胆,人人自危。
能源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对照这一事件,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这样的危机?事实上,我们已经经历了"油荒"的威胁。2005年,一场我国经济史上罕见的油品供应紧张袭向我国南方部分地区,而且波及面很广、影响很大。但是,在国内油市不断吃紧的同时,我国油品出口却在显著增加。据海关统计,2005年前6个月成品油出口,同比却大幅增长了48.6%;而同期成品油进口却大幅下降。
企业天然的逐利的本性,使他们选择了将赚钱放在第一位,而将国家利益放在了第二位,由此导致的经济安全问题令人深感不安。
正是由于认识到了这一点,去年8月下旬,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紧急出台了两项政策:一、从2005年9月1日起,全国将连续4个月原则上不再批准新的原油加工贸易合同;已批准并在海关备案的原油加工贸易合同,汽、柴油产品全部留在国内销售,不再出口。二、从2005年9月1日起至2005年底以前,暂停车用汽油、航空汽油和石脑油的出口退税。
应该说,在"油荒"阴影之下,这些政策的出台是非常明智非常及时的。成品油出口退税取消,很快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此后数月,成品油出口同比骤降50%,成为化解"油荒"的一个重要因素。
成品油出口退税重新上岗,按照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是考虑石油公司的利益",但是,与一般商品出口不同,石油出口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安全问题,因而,不能从纯粹的经济利益的角度去计算其得失。
就连像美国这样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当中海油有意以高价收购优尼科的时候,美国政府还极力阻挠,借口就是担心对美国能源安全造成威胁。美国在以军事优势掌控着能源命脉的情况下,尚且如此小心翼翼,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忧患意识。
需要指出的是,从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开始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方案,一个主导思想就是对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甚至取消退税。
尽管国家有规定,对汽、煤、柴油的出口数量,由商务部、发改委核定,海关按照核定数量放行。但是,这些规定能够抵挡得住出口退税的诱惑吗?能够让石油巨头们以国家利益为重,做到适量出口吗?在利益与责任的博弈中,责任会压过利益吗?有"油荒"时成品油出口反而大幅上升的先例,我们怎么能放心得下? (责任编辑:王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