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飙升给世界经济带来切肤之痛。欧佩克与俄罗斯的密谈,很可能使石油生产商们联手,其积聚的惊天动地力量,使2006年油价像吸血鬼一样继续吸吮世界经济的鲜血
1897年,爱尔兰作家史托克为世人奉献了一部名为《德古拉》的经典小说。 在《黑夜传说》、《夜访吸血鬼》之类的影视作品里,德古拉是一个冷酷、忧郁、有力的绅士,他虽然无数次被各个时代的英雄封印或者击败,但他从没有被真正杀死过,一次次的复辟让德古拉王朝成为永恒的恐惧和危险。
石油大国坐收渔利
纵观2005,欧佩克(OPEC)推波助澜之下的油价飙升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切肤之痛。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经济增长率因此损失了至少0.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同德古拉一样表面优雅、无私的石油生产国们却从中吸吮了惊人的利益鲜血,在这一年里,有“经济晴雨表”之称的股市在世界各地表现暗淡,唯有中东股市一枝独秀,而沙特阿拉伯作为第一石油产出国,其股市繁荣也是首屈一指。作为世界第二大产油国的俄罗斯也在这场盛宴中受益良多。俄经济部2005年12月26日的声明称,2005年1月到11月期间俄罗斯贸易盈余上升到1138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44%。
当高油价这个经济吸血鬼越来越肆无忌惮的时候,英雄在千呼万唤之中横空出世,国际能源机构的有效调节让油价逐渐回复平稳。
令人无奈的是,市场总是健忘的,当原油价格从1月的每桶42.12美元一度飙升到8月29日每桶70.80美元的历史最高点时,惶惶不可终日者甚至绝望地等待着“滞胀”下世界末日的到来,而当油价在下半年慢慢回到60美元左右的时候,曾经的悲观主义者大多不无惬意地认为:一切都结束了。
可怕的石油大亨联手
真的是这样吗?德古拉就这么死了?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不可以重来,特别是在一批野心勃勃者联手复辟的情况下。不幸的是,石油生产商们正在酝酿着惊天动地的力量积聚。
2005年12月26日,西方新年的第二天,欧佩克的高级官员就与俄罗斯方面就石油生产、出口方面的合作事宜进行了商讨。
其实达成的具体协议本身并不那么引人瞩目,真正可怕的是,就如欧佩克主席兼科威特石油大臣法赫德所言:“欧佩克并没有视俄罗斯为竞争对手,而是把它看作稳定石油市场的伙伴,俄罗斯可能会在今后的某一天成为欧佩克的一员。”
很显然,在油价年末回冷之后,石油酋长们并没有像可怜的普鲁斯特一样在角落里“追忆似水年华”,而是像德古拉一样在暂时的墓地中休养生息并筹划着东山再起,重回“70油价”的黄金岁月。
他们选择了一条改变市场结构的复辟战略,在目前俄罗斯和欧佩克基本上二分天下的背景下,两大石油生产巨头如果形成战略同盟或者干脆合二为一,那么由“古诺双寡”到“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变化将同时提升双方的利益,当然伴随而至的是市场供应下降、价格上升,以及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预测并非危言耸听,德古拉拥有复辟王朝的充足能力。虽然国际油价的上升并非只与供给者的反复无常唯一相关,地缘政治事件的曾出不穷、自然灾害的时有发生、以及恐怖主义的日益猖獗都对油价波动负有责任,但不管油价飙升的构成因素多么多元化,木桶理论的存在决定了供给者对价格具有极大的控制力。
众所周知,决定木桶盛水量的,不是围起木桶最长的那块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板。推动油价高企的诸多因素有如木板,和俄罗斯联手后的欧佩克只要做最短的那块就可以轻松地让油价直上云霄。
事实就是,寻觅合作的欧佩克和俄罗斯一旦牵手,他们将控制超过半数的石油供应量,这种绝对能力将为德古拉王朝的复辟提供保障。
合作难以维持
作为国际油价的接受者,绝大多数市场主体并不能寄希望于德古拉的仁慈,这些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准则的经济体不会像蜘蛛侠那样善良地坚信“更强的力量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德古拉的生存壮大是以鲜血为食物的,能力只能成为石油卡特尔组织摄取更多经济利益的工具。
真正值得庆幸的是,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曼告诉我们,在重复博弈之中,博弈次数越少、参与者越多、互动越不频繁、关系越不牢固、时间越短、信息越不透明的背景下合作越难达成并维持。至于欧佩克和俄罗斯的亲密接触,也许文化差异、历史差异、政治差异、经济差异等各种现实因素将成为真正的阻力。
无论如何,德古拉已经睁开他的双眼,2006的国际油市面临着潜在的垄断性风险,也许,不久的将来,市场就会像2005年8月29日一样无助地等待着“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博士)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