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期货市场连推新品。
1月6日,作为本年度首个期货交易新品种,白糖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四天后,豆油期货也会如期登陆大连商品交易所。
交易火爆
首日上市的白糖期货SR0605合约以4700元/吨开盘,而此前郑商所公布的该合约基准价格为4200元/吨
上市全天,SR0605合约最高价达到4800元.吨,成交量21572手。
郑商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白糖市场也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白糖市场体系不健全,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二是,白糖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广大涉糖企业缺乏风险管理工具。为此,上市白糖期货后,可以形成我国白糖期货价格,参与国际食糖贸易的定价过程,增加我国在食糖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
2005年6月榨季开始以来,由于南方甘蔗主产区制糖企业开榨时间较往年推迟,造成产区新糖上市总量不足,部分制糖企业惜售,销区库存薄弱,市场糖源偏紧,近期糖价波动较大,从2005年11月中旬的3500元/吨连续上涨到目前的4600元/吨,涨幅达30%左右。
为平衡供应,抑制过高的价格, 发改委和商务部在去年12月20日决定出库20万吨国家储备原糖,加工成成品白砂糖后投放市场。拍卖时间定在今年1月5日和1月16日,该竞卖在北京华储食糖交易市场进行,竞卖底价为3800元/吨。
据1月5日参加拍卖的人士透露,此次拍卖糖的数量较历年明显偏少,但由于交易系统出现问题,再加上参与者较多,竞价较为激烈,致使拍卖时间偏长。以往拍卖进行时,一般是上午九点前进入倒计时,在上午九点半至十点之间就结束了。竞拍成交价格在4490-4640元/吨之间,平均价4557.9元/吨。
对拍卖量而言,一位用糖企业表示,量也不代表什么,主要还看大家对这个东西(糖)的认可程度,如果看好这个东西,相互的竞价就会多些;如果不看好,就算量大,也没有人来参与。竞争的激烈与否反应了大家对后市的看法。
拍卖糖价情况,不排除一些贸易商抬高价格。
国储竞卖初衷是平抑国内糖价,但鉴于量太少,多位糖业人士表示,“此次竞拍,仅9.2吨的白糖对平抑市场价格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作用。作为消费,国内每年大致消耗70-80万吨白糖”。
此前,国内白糖交易市场内中远期现货交易早已被广大糖业人士熟识,“以往我们做的都是实盘交易,批发市场是鼓励我们接货和交货的。”一位参与国储糖竞卖的行业人士如是说。“但期货是一种金融符号,它的投机性更强一些,门槛更高,交割标准设置也比现货市场严格。因此对白糖的期货交易暂时采取观望态度,短期还没有进入市场交易的打算。”
市场人士也同意上述观点,认为门槛较高的期货市场无形中会限制很多企业的参与。短时间投机资金会占据期货市场,而批发市场还会发挥其过去的职能。
制度配套
新品种接踵而至是否预示着期市已具备稳健快速发展的基础?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宏观经济为期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在条件,但期市新品种准入制度等基础制度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期货市场从2001年治理整顿结束后,行业开始恢复净增长。此增长一直持续到2003年。进入2004年,增长放缓甚至停滞不前,“这主要是由于运行机制改变,相关监管政策推出,在这些压力下,对市场人气有一定影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常清分析。
在经历了去年的铁矿石、中盛粮,原油和国储铜事件等问题后,常清认为,在发展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期货市场不仅是为企业回避风险提供理财工具(即套期保值),更重要是在国家与国家竞争之间,定价权归属问题,即中国作为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需要反映中国因素,来决定商品的价格。在今年新上市的商品期货中,白糖和豆油作为大宗品种,要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的定价中心。
1月9日,豆油期货在大商所挂牌交易。至此,大商所大豆期货体系已基本完备,包括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和豆油期货在内的四品种将为市场投资者构建起完整体系,为投资者避险提供了比较好的环境。
大商所负责人表示,从品种规模上来看,豆油是一大宗商品品种,豆油贸易量占世界植物油总贸易量的26%,居各类植物油的第二位。我国豆油市场增长迅猛,规模较大,2002年我国豆油消费量还只有367万吨,2005年豆油产量550万吨,进口量达到200万吨,消费量仅低于年产量为800万吨的美国。
从市场价格波动情况来看,国内豆油市场基本放开,价格波动较大,企业避险需求强烈。豆油品种加工、贸易企业众多,市场贸易活跃,企业避险需求强烈。2006年豆油进口配额取消后,企业避险需求将更为强烈。
常清进一步提出,要上市我们国家自己未来有定价权的品种,以此奠定中国期货市场真正的发展基础。而不再单纯只是影子市场,仅仅为企业提供套期保值。
目前,期货新品推出依然较慢。新品上市仍适用审批制。而国际通行做法是:期市品种由交易所根据市场需要自行推出,只需在监管部门核准备案即可。此外,目前国内期市品种上市的审批程序繁琐,需要广泛征询国家有关部委、现货管理部门以及省区市的意见。由于新品种上市隐含着部门、地区之间的利益之争,因此新品种的推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有的品种甚至在这种冗长的“走程序”中丧失了最佳上市时机。
业内人士还期待着,期货立法工作早日提上议事日程,期货条例的修订步伐适度加快。一位权威人士透露,如果新品种上市审批权落实到交易所有困难,证监会可以成立上市品种委员会来过渡。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