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0日至11日,搜狐隆重举行2006中国新视角高峰论坛。在论坛现场的“财经面对面”专访间里,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接受了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的专访。
主持人:最近北京一个民意调查,有一个数据显示,有七成北京的老百姓还是认为房价高,您评价一下,怎么看这个问题?
潘石屹:作为购买者在购买过程中,总会认为这个东西贵,不光在房地产行业,去商店买一件衣服,一定跟售货员讨价还价,觉得这个能不能打个折,能不能便宜一点,一定有这样的心里,可是今天我们市场上的价格,不是由房地产发展商一方说了算的,之所以市场价格是成交价,是购房人认可的价,你不认可的话,这个价格是没有意义的。
主持人:应当说需求有两块需求,一块是本身有需要的,另外一块是有效需求,按我个人的理解,现在百姓普遍来说,他的有效需求或者说他能力达不到这个程度?
潘石屹:这个解决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从大的方面来看,不可能让中低收入者也不可能让一个刚毕业的的学生的收入可以买一栋新房子,这样他的收入跟一栋新房子比较根本是可望不可及的,比如说北京光过去旧房200万套,能不能把过去的二百万旧房子解决起来,刚毕业的学生可以买一栋旧房子,等成家了,有了孩子,收入提高了,再慢慢住到新房子里。可是二手房怎么建立起来,一个是中间的手续费用复杂,档案产权不清楚,还有流通环节很高。
主持人:首付比例比较高。
潘石屹:现在反过来,把流通环节的税费降低,把持有物业的费用调高,如果有三套房子不出手的的话,空着也是交物业费的话,这样促使他把空置的房子拿出来,旧房子拿出来,这个矛盾可以化解,这个是各个方面一直实现的,不能够出台的政策是按下葫芦出了瓢,这样二手市场很难建立起来。
主持人:最近经济学家哈继铭说从一些经济指标来看,比如楼价与租金的比率,还有实际融资的成本与租金的比例都已经显示内地的房地产濒临泡沫爆破边缘,您怎么看?
潘石屹:他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说,他拿出一大堆这样的数字,说如何如何,最后任志强给他一个说法,问你这个数字哪来的,说这个数字是几个城市调查来的,我不承认这个数字,我们所有的数字是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我们了解的情况跟他的基本数字是不一样的。当然那天吵架吵的厉害,我也插不上嘴,他说哪个城市怎么样,任志强问他数字哪来的,他说自己调查的,你为什么不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你不依靠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我不跟你谈,当然他的分析方法是很有意思的方法,就是衡量房价市场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市场,主要看房子的租金回报率跟每天供有款的比例,可以衡量购房人的负担到底是轻还是重。
主持人:指标楼价太高,租金太低,是不是这样的比例。
潘石屹:别的情况不太清楚,银行的贷款不一样,一般在5%到6%的利息,而按揭的成数一般是6到7成,应该每个月的供款是5%到6%再乘以0.6到0.7,租金回报率到10%左右。
主持人:潘总,去年一年您跟易宪容老师PK了一年,您觉得自己的成绩怎样?您给自己打多少分?
潘石屹:应该是三年半,第一次在北京电视台的《国际双行线》上,到最近一次,他的观点一直没有改变,认为中国的房地产要泡沫,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不健康,我们不是很了解,例如中国的金融问题各方面,他认为中国的经济不健康,所以房价要跌,在《国际双行线》上呼吁大家不要购买,可是在过去三年的时间房价没有跌,2005年上涨的幅度比较大,我就问他,您作为经济学家,你提供的意见是错误的。你应该出来向大家道歉,他说时间不到,我说三年还不到,你是呼吁人们当年购买房子,现在三年已经过去了,怎么还不到呢?一百年,我们都不存在了。他说我是对的,他可能对这个行业缺乏理解,而安静下来做分析,做行业研究的时间少,他可能是别的行业专家,例如是金融方面的专家,可是房地产方面缺乏这方面的基本数据。
主持人:您怎么看06年北京的房价?
潘石屹:房价还是取决于土地的供应,需求量都是很稳定的,前年是1600多亿,去年也是1600多亿,这个需求因为加了税了,因为调了息,就变了,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主持人:国务院对豪宅的土地供应进行了限制,另外加大了廉租房的土地供应,这个对房地产市场有什么影响?
潘石屹:加大供应量,会影响这个区间的供求关系,因为房地产是不动产,不能来回移动的,往哪个区域,往哪个价位增加,就会影响供求关系。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发邮件至e-finance@sohu-inc.com,或致电010-62726113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