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基础的高技术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满足政府宏观管理的需要,本文对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态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高技术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大,但在制造业中的份额波动下滑
    2004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17.79亿元,是2000年的2.41倍,年均增长24.6%。
    由于生物工程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光电信息产业、智能机械产业等高技术产业绝大多数都属于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国际上通常用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的份额来衡量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2000-2004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8.40%、8.05%、8.13%、8.60%和8.0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 9.48%、8.63%、8.81%、9.38%和8.56%,在2001-2003年稳步上升的基础上,2004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一般而言,高技术产业发展能够推动制造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所占份额上升,并使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化,最后走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呈波动下滑态势,说明浙江高技术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仍有待提高。
    (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已经成为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主导产业
    2004年,信息化学品、医药、航空航天器、电子及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3.62亿元、84.60亿元、0.01亿元、169.75亿元、15.84亿元、43.97亿元,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占80.0%。同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分别实现利税67.70亿元和46.98亿元,占全部高技术产业实现利税的80.7%。
    (三)高技术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二区二带”的区位格局
    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杭州和宁波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45.1%和16.0%,二市合计占61.1%,高技术产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从全省的角度分析,高技术产业区域布局的相对集中,有利于技术的交流、扩散、转移和高技术的进一步升级。鼓励和推动杭州、宁波高技术产业发展,努力使它们成为全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源和辐射源,有利于带动全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全省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在内的环杭州湾高技术产业带和台州—温州高技术产业带。目前,环杭州湾高技术产业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达75.1%,台州—温州高技术产业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为15.0%。这二个高技术产业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份额达90.1%。
    二、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征
    高技术产业的典型特征是技术高度密集以及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但数据分析表明,总体上看,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呈现出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一般规律不同的非典型特征:资金密集程度较高但技术密集程度不高、竞争虽然激烈但风险不大,收益略高但不明显。从比较优势的角度看,发展轻纺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似乎是更现实合理的选择。因此,全面认识现阶段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征,是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
    (一)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资金密集程度分析
    从发生学的角度和风险资本介入高技术产业的过程来看,高技术产业是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产业,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一般需要经过实验室阶段、产品化阶段、商品化阶段三个阶段。实验室阶段,通过研究与开发,产生科研成果。产品化阶段,相当于中间试验阶段,主要活动是按市场要求完善科研成果,按工业化要求建立和完善生产工艺。商品化阶段主要在于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最大经营利润。高技术产业的特征主要是在实验室阶段、产品化阶段体现的,而在这两个阶段资金投入的数量上,是非高技术产业不可比拟的。风险投资机制,是专门适应高技术成果转化阶段高风险的资金投入机制。风险投资向那些刚刚成立、增长迅速、潜力很大、风险也很大的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是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的主要“孵化器”。风险投资就是为满足高技术产业的资金需求而产生、发展的。
    从企业实收资本、资产总量所占比例及占有水平等指标分析,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资金密集程度高于非高技术产业。但高技术产业在技术装备水平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
    高技术产业注册(实收)资本水平与非高技术产业有显著差别。2004年末,高技术产业实收资本为327.7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3%;高技术产业平均每个企业实收资本为1662.12万元,比全部工业企业的951.18万元高74.7%,比非高技术产业的915.58万元高81.5%。
    高技术产业的资产拥有水平明显高于非高技术产业。2004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拥有的资产合计为1385.23亿元,占全部工业资产的比例为8.1%。高技术产业平均每个单位拥有资产7024.49万元,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及非高技术产业工业的4159.48万元和4016.03万元分别高68.9%和74.9%。高技术产业平均每个从业人员拥有资产为37.24万元,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及非高技术产业工业的27.70万元和27.09万元高34.4%和37.5%。
    但是,从企业固定资产装备情况看,浙江高技术产业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仍受制于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2004年,高技术产业拥有固定资产387.24亿元,只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3%;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装备率为10.41万元/人,略高于全部工业9.93万元/人的水平,比非高技术产业工业的9.90万元/人仅高5.2%。由于固定资产装备率与企业规模有较大的关联。一般资产规模大的企业固定资产装备率高,资产规模少的企业固定资产装备率低。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装备率偏低,反映了高技术企业规模整体偏于小型化,导致固定资产价值量偏小,从而影响固定资产装备率的提高。固定资产装备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生产规模扩张能力的强弱。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资产规模扩大导致集团化、联合化生产成为一种主导趋势,固定资产装备率不高,将成为未来发展中的一个消极因素,不利于高技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也仅略高于非高技术产业工业。固定资产原值与固定资产净值量是综合反映工业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固定资产净值率 (固定资产新度系数),能够反映国家、地区、产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可以作为反映工业经济实力的一个辅助指标。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低,则产业缺乏发展潜力,相反,若固定资产新度系数高,则发展后劲充足。2004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为69.1%,比全部工业和非高技术产业工业均高0.8个百分点。
    (二)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分析
    高技术产业的高投入主要体现在研究与开发阶段的投入,这是与资产密集型产业在投向上的主要区别。因而技术密集度成为划分高技术产业的主要依据。浙江省产业的技术密集状况存在以下特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密集度不高、产业的技术密集差较小。
    OECD将R&D强度(即R&D经费支出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作为界定高技术产业的标准,按照这样的界定标准,OECD把相对于其它制造业而言,具有较高的R&D强度的产业确定为高技术产业。
    那么,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密集程度究意怎么样呢?根据测算,2004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直接R&D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为6.05%。根据我国创新体系的特点,对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分析还应考虑产业R&D的间接费用(对高校、科研机构的支出),综合计算,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密集度为6.34%,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技术密集度分别为0.93%、7.41%、7.02%、1.83%和3.70%(见表1)。表1 浙江与部分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R&D强度比较
浙江2004年 美国1997年 日本1997年 英国1998年 法国1999年 加拿大1997年
高技术产业 6.34 27.6 20.3 27.5 19.1 31.7
航空航天制造业 -- 38.2 29.3 40.1 24.3 22.7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1.83 24.1 19.0 27.6 48.0 24.4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7.02 52.4 34.3 13.1 3.5 44.9
医药制造业 7.41 18.3 16.2 34.1 12.1 37.7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3.70 25.8 21.9 16.9 7.3 --
    根据OECD90年代中期的高技术产业密集度标准,技术密集度达到15%以上的产业才作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度达到4—15%的产业作为中高技术产业,2-4%的产业作为中低技术产业,2%以下的产业属低技术产业。按OECD标准,浙江省的医药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属中高技术产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属中低技术产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属低技术产业,没有一个行业属高技术产业。目前,浙江省高技术产业R&D强度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当巨大。
    为了便于对各类产业的技术密集度进行比较,我们利用工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数据进行行业技术密集度的测算,测算结果表明,2004年,浙江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低技术产业密集度在1.5%左右,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中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度为3.5%左右,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度为6.5%左右。从高技术产业与低技术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差距看,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最高技术密集度与低技术产业的最低技术密集度的高低近5个百分点,而OECD的高低差达20个百分点。
    浙江省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差随技术密集度的提高呈指数递增。以同类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差比较,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密集度浙江明显低于OECD,差距高达13-20个百分点;中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密集度浙江与OECD差距为2-13个百分点,而中低技术产业和低技术产业浙江与OECD差距为1-3个百分点。越是高技术产业,浙江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度差距越大。浙江与发达国家产业技术密集度的这一比较分布特征可以形象地称之为技术密集剪刀差。
    (三)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效益和风险情况分析
    高技术及其产业的问世和蓬勃发展,是本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最杰出的重大成就,人类社会进入了以高技术为主要推动力的时代。当今,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中,高技术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因此,高技术产业是经济发展中最强劲、最活跃的因素。通过对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实现利税、劳动生产率以及增加值率等指标分析,虽然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效益情况和附加值好于非高技术产业,但总体上优势并不十分显著。
    高技术产业实现利税状况没有明显优于非高技术产业。 2004年,高技术产业实现利税142.17亿,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0%,比产值和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高0.5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为9.99元,比规模以上工业的9.67元高3.3%,但每百元资金实现利税仅为10.26元,比规模以上工业的12.78元低19.7%。
    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非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是产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目前,浙江省高技术产业与非高技术产业相比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2004年,全省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为8.55万元/人,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和非高技术产业高29.0%和31.5%。
    高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略高于非高技术产业。2004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增加值与产值之比)为22.8%,比规模以上工业和非高技术产业分别高0.8和0.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率是反映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指标,增加值率高,说明产品的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附加值高。从市场反响方面分析,高技术的作用体现在商品上,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了商品中的技术含量,由此提高了性能和质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拓展了功能,可获取高附加值利润。也就是说,高技术融入了商品,增加了商品的含金量。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虽高于非高技术产业,但优势并不明显,说明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附加值有待提高。
    同时,浙江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虽然与全国基本相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美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达43.0%,日本和英国为36%左右,法国和加拿大都超过30%,这些国家比浙江省分别高5-1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全省高技术产业的风险并不大。从企业亏损面来看,2004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亏损企业255家,亏损面为12.9%,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2.5%基本接近。在西方发达国家,初建的高技术企业,能够经营成功并获得高回报的大约在30%左右,有10%左右的企业能够维持经营,60%以上的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成功率一般也在30%左右。
    (四)对浙江省高技术产业主要特征的基本解释
    与高技术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典型特征不同,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呈现了投入略高、风险不大、收益水平不高的非典型特征。那么,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非典型特征是怎么形成的?
    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引进来推动的。90年代以来,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总体上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虽然有市场拉动和政府推动等因素,但从总体上讲,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引进技术和引进外资,进入全球高技术产业分工体系。这可以从技术进口、引进外资的统计指标中得到证实:90年代以来,浙江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购买国外技术,包括购买设计、流程、配方、图纸、工艺、专利以及引进国外的关键设备、仪器、样机所支出的经费300多亿元。省内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关键技术基本从国外进口。1990-2004年,全省引进外资443亿美元。正是通过引进技术和引进外资,浙江省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基础才得以奠定、巩固和加强。
    通过技术引进推动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必然呈现低投入、低风险、低收益的特征。由于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产品和技术来源大多为引进国外技术或由中外合资企业生产,因而前期研究与发展投入较少。高技术产业的高风险主要来自研究开发阶段的风险,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投入强度不高,多数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较为成熟的技术,因此,现阶段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也较小。
    在高技术产业的增值链条中,浙江省的高技术企业并没有大规模形成经过研究与发展,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来获取高附加值利润。而主要是通过技术引进,承担以劳动相对密集为特点的加工工序,以获取加工费为主,技术附加值较低,因而经济效益也较低。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快,产品技术水平也较高,但经济效益并不高,以对外加工装配为主,自有产权相对较少是基本原因。
    在国际竞争中,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利益主要集中在高技术领域,为了占据竞争的优势,他们借助在技术供应方面的垄断地位,或者对核心技术进行保密,或者提高技术出让价格,以增加技术引进的成本。另一方面,他们又往往采用低价竞销的市场竞争战略,使高技术产品盈利水平降低。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技术引进推动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其收益水平必然不高。
    高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归根到底是由现阶段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决定的。在浙江省科研与创新能力不断上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高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的任务还很艰巨。目前,发达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达2—3%,而浙江省只有0.8%左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0%。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投入强度不到3%,而西方发达国家已达10%左右。浙江省现阶段技术创新能力,决定了目前高技术产业低投入、低风险、低效益的基本特征。如果能够在机制上保证研究与发展能力的持续提高,促使浙江省技术引进从技术替代阶段向技术带动阶段转化,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和经济效益有望相应提高。
    三、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
    近年来,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也还存在发展速度与部分先进省市相比还不够快;总量还比较小,在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还较低;附加值不高,与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等问题。在这部分,我们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范围内对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进行比较,以明确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
    (一)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占全国的份额
    2000—2003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1%、4.9%、5.0%和5.1%;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4.8%、4.7%、5.1%和5.2%。不管是总产值还是增加值,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均占5%左右,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占各省(市、区)7%左右、工业增加值占全国8%左右有较大差距,可以认为,浙江省高技术产业规模偏小。
    总产值、增加值占全国的份额同时还反映了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已经从2000年、2001年低于全国水平发展为2002年、2003年高于全国水平。2000—2001年,浙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分别为25.0%和24.0%,比全国的26.5%和25.2%分别低1.5和1.2个百分点;2002年—2003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分别为25.2%和24.8%,比全国的25.0%和24.5%分别高0.2和0.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已经下滑至22.8%,预计将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0—2003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实现利税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6.5%、6.3%、8.2%和7.9%;实现利润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6.3%、6.4%、8.7%和7.4%。高技术产业利税和利润占全国的比重均高于总产值和增加值所占的份额,说明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赢利能力明显高于全国。2003年,浙江高技术产业产值利税率为11.1%,比全国的7.2%高3.9个百分点。
    2000—2003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7%、6.0%、6.0%和6.2%,高于总产值和增加值所占的份额,反映了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2003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为8.84万元,比全国平均的10.56低16.3%。
    (二)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尽管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在2003年回升到一定的水平上,但与全国相比,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2000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相当于全国水平的75.8%,到2001年—2003年下降到62%左右的水平(见表2)。由于2004年浙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份额有较大幅度回落,预计相当于全国的水平仍有所下降。表2 浙江、全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比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浙江 9.48 8.63 8.81 9.38
全国 12.50 14.00 14.32 14.94
浙江相当于全国 75.84 61.64 61.52 62.78
    浙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与全国的差距逐步扩大的原因是,2000-2003年,浙江省制造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现价)高于全国增幅达6.2个百分点,而同期浙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幅仅比全国高3.1个百分点。
    (三)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在各省(市、区)中的地位
    2003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各省(市、区)中居第五位,但只有广东的17%,江苏的33%,上海的67%和北京的90%。
    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为8.5%,比全国平均的12.1%低3.5个百分点,在各省(市、区)中居第13位。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北京等7个省(市、区)。其中,北京(28.8%)、广东(27.3%)在30%左右,天津(20.8%)在20%左右,江苏(16.9%)、福建(16.6%)、陕西(16.4%)和上海(13.8%)在15%左右,与这些省市相比,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还存在巨大距离。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与浙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福建、江苏,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
    (四)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偏低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居前的北京、广东、天津、江苏、福建、陕西、上海等省市相关资料的实证分析,这些省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或者通过外商投资来带动,或者通过知识创造来推动。浙江省既缺乏像广东、福建、江苏、天津那样的外商投资水平,又没有像北京、陕西那样的知识创造能力,因而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外商投资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03年,“三资”企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国高技术产业的近60%。近年来,天津、江苏、福建、广东等省市高技术产业的超常规发展,主要得益于引进和利用外资。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及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外商与港澳台商在这些地区高技术领域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三资”企业已经成为这些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浙江省由于利用外资相对不足,“三资”企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只占全国的4.7%,与天津、江苏、福建、广东等省市差距较大。
    除外商投资以外,R&D投入力度也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陕西、四川利用外资的水平也不高,但由于R&D投入力度(2003年,R&D经费占GDP的比例分别为2.98%、1.27%)较大,也有效地推动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2003年,这两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值分别为16.4%、和11.9%。浙江省因为R&D投入力度较弱,因而通过R&D投入来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也较小。
    四、加快浙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浙江省高技术产业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初期建设阶段进入以提高质量和调整结构为特征的发展阶段。而现阶段以低附加值加工为主的发展特征已决定了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我们既不能因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盲目乐观,也不能由此否认高技术产业的存在和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必要性。全面融入高技术产业的全球分工体系,是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提和机遇,我们需要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确定、把握和不断提升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国内经济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这是加速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推动制度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正如著名制度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诺斯强调,创新是法制环境的产物。知识的非排他性,可复制性这些先天秉赋使其具有极高的外溢性。没有专门的以知识、技术产权保护为目标的法律制度设计和安排,市场无力保证创新人的利益回报不被侵犯。因此,市场、法制是创新赖以发生和持续的根本源泉,而一切其他的外在的激励制度,只是上述创新机制的补充,延伸与放大。
    发展高技术产业,需要制度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政策,完善对专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的资助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相关部门应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机制,共同打击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通过深化改革、健全法制,排除非市场因素的干扰,通过从根本上抑制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伪劣假冒产品和侵权行为的蔓延势头,是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高技术产业发展与风险投资对接是当代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趋势,但是两者成功对接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国内外经验表明,适度的政府参与是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产业对接的必要前提。美国哈佛大学教授Joshulemer通过对美国风险投资业发展15年的研究和总结,认为美国政府在风险投资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即直接调动民间资本的机制和调动创业的积极性。从目前情况看,政府在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产业对接中的应定位在三方面:一是发起组建风险投资基金,吸引各方参与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政府资本作为风险投资主体,应当只是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应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待“示范”和“导向”功效实现后,政府的直接资本供给作用应慢慢“弱化”。二是政府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应“投资空白”,与民营风险投资基金形成互补。三是政府应该致力于全面改善宏观经济环境、法律和其他外部环境,完善地方产权交易市场和风险资本退出机制,加快科技园区及其孵化器建设,以最大力度支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培育出一个充满活力的风险资本市场。
    (三)推动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 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布局具有明显集聚特征, 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可以带来外部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够促进专业知识的传播和扩散,激发新思想、新方法的应用,促进学科交叉和产业融合,推动新产业和新产品不断出现,从而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践表明,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在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发挥作用的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在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初步形成时期,政府应该着重于消除那些阻碍企业繁殖的因素,为企业生长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这一阶段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孵化和催生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技术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时期,政府应该着重于进行产业引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公平竞争等等软硬环境的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自我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四)通过政府采购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浙江高技术产业
    运用政府采购支持国内高技术产业发展是国际惯例。在集成电路开始发展的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购买集成电路产品占美国企业全部产量的37%—44%。在硅谷成立初期,其1/4订单都来自于政府。台湾地区及日本也同样如此。政府采购极大地支持了本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每年的政府采购约为1000亿元;浙江省的政府采购每年为80亿元的规模,占财政支出8%,占GDP的0.83%。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采购通常占财政支出的30%,GDP的10%左右。因此,未来我国及浙江省的政府采购规模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制定强调优先购买国产高技术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将会对浙江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强大支撑作用,必将改善其效益,从而吸引更多的风险资本流入浙江高新技术产业。
    (五)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高技术及产业化的催化剂。实践证明,通过对创新的扶持、激励、引导和保护,往往可以取得难以替代的效果。从现状来看,各级政府一是应进一步加大对高科技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资金支持力度。目前,各级政府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但资金支持和扶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应加大资金政策的倾斜力度,使高新技术企业在资金筹措方面具有比其他企业明显的优势,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以达到引导与鼓励高技术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效果。二是完善科技人才引进政策。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根本。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各级政府应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给予高级人才科研资金支持和创业优惠。三是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应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措施,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发展,鼓励建立开放的公共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加强孵化器建设,积极引进科研成果评估、技术产权交易、投资咨询、法律咨询、会计服务、创业辅导等中介服务机构,为自主创新提供周全的服务,营造适宜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六)加强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工业设计工作
    近一百年的社会发展,工业设计已经走进一个新的境界。欧美等发达国家从七八十年代启动的高技术产业化,已给整个全球经济带来了的巨大变化。我国、浙江省进入高技术产业化后,对工业设计的利用和投入并没有到位,表现在产业化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领导把视线集中在高技术本身,而忽视产业化、规模化过程中工业设计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得高技术产品价值在营销中大打折扣,使得高技术产业化效益受到较大影响,进而影响高技术产业化进程。从宏观角度来说,高技术产业化中的工业设计工作应进一步加强。一是国家有关管理部门要在高技术产业化政策中,明确高技术运用工业设计、高级工业设计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扶持措施;二是在高技术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明确工业设计作为其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三是在评定、验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时,要将设计水平及质量纳入评定内容;四是要定期举行科技产品设计展示与评奖推广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