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国仿制药申报的热潮或许可以逐渐减退。近日,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知情人士透露,多项针对性的调控政策正在酝酿之中,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调研,希望通过给予“首家仿制”药品较高价格的方法控制仿制药恶性竞争的局面。
    近两年来,国内的仿制药申报呈现“井喷”之势,自2004年起,国内仿制药每年的申报数量都超过1万件。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顾问俞观文透露,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发改委的积极关注,正在同国务院法制办商讨具体办法,希望通过国家定价和审批制度相结合的办法来制定对仿制药的调控政策。
    据悉,这个关于定价调控的办法提出了“首家仿制”的概念。也就是在定价时首仿药可以享受高价格,随后仿制的产品定价逐步降低。这样做的理由是,首家仿制药品的企业可能在仿制初期投入了一定的研发资源,在定价的时候可以适当倾斜一些。而当仿制企业高达几十家的时候,再申报就没有价格上的优势,由此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目前,中国药品市场只占全球1.5%~2%,未来5~1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5%~7%.”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会长刘贞贤告诉记者,专利药将在中国占到30%份额,但仍有70%的市场属于仿制药,再加上国内仿制药价格过低,容易引发行业过度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