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通胀的担忧,将促使美联储(Fed)继续升息
2005年12月13日下午,美联储(Fed)宣布,调升联邦基本利率0.25%,新利率为4.25%,达到2001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这是美联储(Fed)连续第13次加息0.25%。
美联储(Fed)在加息声明中表示,经济增长依然“稳健”,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通货膨胀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可以接受。但美联储(Fed)也警告说,闲置产能进一步减少的可能性和居高不下的能源价格“可能会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可能需要进一步采取有节制的政策措施,遏制那些可能威胁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价格稳定两方面基本达到平衡的风险。这句话表明,美联储(Fed)认为有必要继续加息。
这次加息决定和市场估计的完全相符,美联储(Fed)不仅按部就班地加息25个基点,同时也在加息声明中去掉了一直用来形容美联储(Fed)利率政策的重要形容词“适用性”。这一改变显示,美联储(Fed)已经认为,4.25%的联邦基金利率不再是能够明显刺激经济活动的非常低的水平,目前的利率水平已经接近美联储(Fed)一向所说“中性”水平,即既不刺激也不限制经济增长的水平。
从目前美国经济情况、能源价格、通货膨胀率来看,“循序渐进”的货币政策还有维持的必要,特别是高涨的能源价格,对通货膨胀构成潜在压力。
在过去18个月持续加息过程中,美联储(Fed)一直称其利率水平是“宽松的”,也就是说利率水平相当低,将会刺激扩张性经济活动。造成美联储(Fed)改变措辞的原因之一是:美国经济增长强劲,美联储(Fed)对经济很有信心。保持中性可能还不够,美联储(Fed)可能会把利率提升到稍微超过中性水平一点的程度。
美联储(Fed)的声明告诉人们,利率政策将不再像过去几年那样要推动经济增长。收紧利率的努力已经完结。今后,美联储(Fed)做出是否要加息决定将完全看经济的表现和通货膨胀的变化情况。决定因素将是经济数据。
现在多数分析师都认为,美联储(Fed)还可能加息一到两次,也就是利率上涨到4.75%左右,然后,美联储(Fed)将会结束此番加息行动。美联储(Fed)的政策说明透露出它对经济持续强劲增长抱有充分的信心,这也是美联储(Fed)担心通胀抬头的重要原因。
2006年1月3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交棒,伯南克接任。随着美联储(Fed)历史性的领导人换届,预计,美联储的官员们将很快放弃他们先前使用的措辞。美联储(Fed)官员们一直表示,过去两年来其利率决定的可预见性顺应了非同寻常的经济形势。不过,即使取消了前瞻性的言辞,美联储(Fed)也可以和以往一样,通过标称经济增长减缓或通货膨胀加剧来暗示其意图。
最近,美联储(Fed)的用语已经有所改变。格林斯潘表示,中性利率(即不会低至引发过度支出,也不会高至限制支出和物价上扬)并非美联储(Fed)政策的实际指导原则。但是,多数美联储(Fed)官员认为,4.25%的基金利率将是一个中性水平。
最近的经济数据(不包括能源价格的通货膨胀率)一直意外温和,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势头正在渐渐冷却。但是,总体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快于其长期趋势,因而美联储(Fed)不得不采取措施限制其过快增长的可能性增大。
不过,美联储(Fed)在这次加息声明中称,可能需要一些更多的坚定有序的升息,以保持经济增长和通胀风险之间的平衡。这表明,不要期望升息结束会马上来临。对通胀的担忧,将促使美联储(Fed)继续升息。 (责任编辑:丁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