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盘伊始,被投资者遗忘许久的B股市场一改昔日颓势,领先A股大幅上涨。统计显示,2006年1月4日到1月12日,七个交易日深沪B股分别大涨了14.54%、16.89%,而同期上证指数仅上涨5.65%。 个股方面,长安B股暴涨五成,永生B、宝信B、轮胎B、华新B、深深房B、京东方B、皖美菱B等也大涨三成多。
和以前一样,针对B股的大幅“异动”,“B股战略并购”、“B股回购”、“AB股合并”等传闻甚嚣尘上,这进一步加剧了B股的升势。
但我们对B股目前传闻仍需辩证看待,客观分析。
《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成为B股新年领涨的导火索。《办法》明确外资可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中长期战略性并购投资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后新上市公司的A股股份。这给市场极大想象空间,使得一些已有境外战略投资者的B股上市公司闻风而动,如华新B股、长安B等成为本轮B股领头羊。
AB股并轨可能是个趋势,但目前时机未成熟。B股定位的先天性不足使其成为一个典型的政策市。而后A股作为中国证券(相关:理财 财经)市场的主体部分,成为国内企业融资及资源配置主要载体;而B股作为内地企业筹集外资的窗口功能已完全被香港H股及红筹股市场所取代。
目前B股再度成为继内部职工股、转配股之后的证券市场历史遗留问题。B股其实也是股权分置的一种,其最有效的定位也即B股的最终归宿将是与同股同权的A股合并。从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境外股市看,当初类似于B股的外资股最终均与其内资股合并。但这需要时间,目前时机并未成熟,一方面,今年是A股股改年,股改的稳定压倒一切。因此在股改完成前,谈A、B股合并为时尚早;另一方面,B股合并仍有外汇等其他政策障碍,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B股回购”也仍停留在传言阶段。近期A股上市公司因为股价低估而纷纷推出回购计划,而目前不少B股跌破净资产,B股仍较其同股同权的A股有较大的折价。的确,从理念上讲,“把回购B股作为股改的一项举措”可一举三得:一是“符合股改不应损害流通股东利益(包括B股及H股流通股东)”的股改精神;二是B股市场已被边缘化;三是以低于每股资产回购严重低估的B股可以提高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且对公司业绩影响而言,同股同权的AB股仍存在较大的价差,回购B股较回购A股更显经济效益。其实在香港H股市场上,因股价低迷而回购H股已司空见惯,如科龙电器、深圳高速等都曾大举回购H股予以注销。
G永久是沪市首家进行股改的A、B股公司。在10月份的股改媒体见面会上,公司大股东上海中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荣表示,公司力争在2006年解决B股的问题,“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回购B股并注销。”这一度给市场巨大的想象空间。但近日G永久董秘袁志已明确否定公司被列入了B股回购“试点”。
“回购B股”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首先,无论是大股东增持还是上市公司回购,都要求具备很强的外汇支付能力,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公司并不多。统计显示,目前B股股价两极分化,一些缺乏业绩支撑的三线股与其A股差价悬殊,但这些公司明显缺乏现金流。而绩优B股股改后股价基本与其A股自然接轨。其次,B股流通性明显不足,一旦有相关消息,B股股价即飞涨,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根本就无法低成本回购B。第三,目前含B股公司的股改已成功破题,市场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预期,由A股股东协商解决的股改不会因为B股股东利益而节外生枝。最后,B股回归仍将面临外汇政策等政策障碍。
可见目前B股回购仍仅是停留在传言阶段,即使有个股出现突破,也仅是个例,回购不会成为解决B股问题的主流方式。
2006年,股改使得B股进一步边缘化,在完成超跌反弹后,B股难以持续走强于A股,但B股与其A股的联动性会进一步增强。
(作者系新疆证券研究员) (责任编辑: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