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5月开始,焦炭价格一路暴跌,从最辉煌的每吨450美元到目前的每吨120美元,令国内所有焦化企业元气大伤。而因受全国钢铁价格持续低迷以及今年商务部公布的本年度焦炭出口额度与去年持平的影响,让本来对今年充满期待的焦炭企业又面临新一轮市场低迷的困境。
    从极度浮华到仓促沉沦,这是所有焦炭企业对这两年国内焦炭市场的最深切的感受。2002年底,受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的拉动,中国焦炭行业开始复苏。当年国际市场焦炭价格在80美元吨,而进入2003年,焦炭价格一路攀升到了140美元左右,2004年前5个月则突破了200美元、300美元和400美元大关,5月份达到450美元的天价。“炼焦好比炼金”,成了当时业内最流行的口号。
    面对贵比黄金的价格,大量资本开始流向焦炭行业,一些有焦炭资源的省份纷纷开始招商引资,而一些已经转产的焦炭企业又开始重操旧业。目前全国最大的焦炭企业山西省焦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这期间成立,当时它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600万吨,并计划未来两年内产能扩充到3000万吨,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焦化企业。山西最大的民营焦化企业安泰集团,也在这一时期将三个拟建项目的资金改投到总投资超过15亿元的一个200万吨焦化项目中来。与此同时,一些独立炼焦企业也开始不遗余力地扩大生产规模,暴利的诱惑让投资者们变得狂热和毫无畏惧。面对这种狂热,当时曾有人预言,如果照此发展,山西的焦炭生产总量将很快突破1.5亿吨,届时将导致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大面积亏损。遗憾的是,这种预言在暴利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一些地方和企业为获取局部和短期利益,不顾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不惜损害环境和流费资源,纷纷扩建、新建焦炭生产设备,盲目扩张生产能力,导致焦炭行业产能过剩使企业陷入困境。尽管对于这种产能过剩的局面从政策到生产者早有预感,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颓势的出现不会如此迅即,而残酷的现实却使焦炭企业面临整体危机,尤其对于那些资金难以维系的企业来说,被淘汰出局将在所难免。
    当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生存危机自然应该由市场来决定。但对焦炭生产这一特殊行业来说,在企业搏击市场的能力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为避免社会资源和能源资源的
    浪费,政府仍有必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
    我们注意到,为此商务部曾出台过《关于清理规范焦炭行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全面清理整顿焦炭行业,对焦炭生产实行总量控制,根据国家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对各地的焦炭生产实行总量控制,抑制盲目扩张,同时要求各地要严格管理,加强规范和引导。但现在看来,这一《意见》显然未能得到有效地落实。
    《意见》未能得到有效落实的直接后果,就是当前焦炭生产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价格大幅下跌,并导致整个行业的状况恶化。
    这显然是各方面都不愿看到的。
    而对有关部门和焦炭生产企业来说,如何渡过难关,维持焦炭生产行业合理的生产能力,维持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将是未来一项最主要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