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今天在京宣布,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该数据库已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联网。
这意味着,有不良信用记录的自然人如果再次向银行申请贷款,将可能遭到拒绝。 “目前已有10%左右的自然人在申请贷款时,由于有不良信用记录而被银行拒绝。”苏宁说。
苏宁介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已达到3.4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人数约为3500万人。截至2005年年底,收录个人信贷余额2.2万亿元,约占全国个人消费信贷余额的97.5%。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最大的好处就是给贷款申请人节省时间。”苏宁说。
“如果信用报告反映申请人是个按时还款、认真履约的人,银行不但能提供贷款、信用卡等信贷服务,还可能在金额利率上给予优惠。”中国人民银行有关人士说。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一旦实施,借钱不还的人将大量减少,他们也很难再消失得无影无踪。”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此前告诉记者。
苏宁则以助学贷款为例说,过去有些学生得到助学贷款后不愿意归还,毕业后手机一换,再留个假单位、假地址,就让银行找不着人了。中国人民银行某省分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05年10月底,该省助学贷款尚有1.5万多人有贷款余额未还清,其中4000多人没有按期还款。
“违约率竟然高达28.4%,导致许多银行不愿发放助学贷款。”苏宁说,但以后就不一样了。只要这个欠款的学生毕业后有工作,开了工资账户,他的信用信息就会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留下记录,就会帮银行找到他。
记者注意到,目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信息包含以下内容:个人基本信息,包括身份证件、居住地、职业、配偶的信息等;信用交易信息,包括个人在银行办理的信用卡、准贷记卡的信息、给别人贷款担保的信息、房贷和车贷的信息及2年内的还款状况、个人住房公积金等等。
据介绍,随着数据库建设的逐步推进,除了以上信息外,个人信用报告还将记载一个人的社会保障信息,银行结算账户信息,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是否按时缴纳电话、水、电、费等公用事业费用的信息,以及法院民事判决、欠税等公共信息。
“目前,除本人外,只有商业银行在办理贷款、信用卡等业务和进行贷后管理时才能直接查看您的信用报告,而且商业银行还必须事先得到您的书面授权。”央行人士的话给担心个人隐私泄露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中心提供的一种服务,所以原则上应该收取一定成本费用。”戴根有说,但目前考虑的是先运行起来,目前暂不收费。
戴根有还强调,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出台相关规定,但不良信用记录不会跟着一个人一辈子。在国外,一般负面记录保留7年,破产记录一般保留10年,正面记录保留的时间更长,查询记录一般保留两年。
“不从银行借钱不等于信用就好。”央行征信管理局有关工作人员此前告诉记者,没有历史信用记录,银行就没有判断借款人信用状况的便捷方法。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