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 积极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随着社会各方面对发展我国资本市场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和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持续推进,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各项基础性制度建设促进资本市场全面协调发展,已成为我们在“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充分认识发展资本市场的重大战略意义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以上海、深圳证券(相关:理财 财经)交易所的建立为起点,15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促进经济改革和发展、完善金融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强调:要“积极发展股票(相关:理财 财经)、债券等资本市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一,发展资本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资本市场为投融资双方自主交易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它不仅有利于扩大直接融资,而且能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因此,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根据《建议》,“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将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长期投资。因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二,发展资本市场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一方面,我们要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又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行业资本格局在不断变化,客观上需要资本市场为各类资金提供更为顺畅的流转渠道。在资本市场上,公司的投资价值主导资本流向,优质公司和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可以获得充裕的发展资金,相反,则会由于资金约束而受到限制。通过资金的这种合理流动,国民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并逐步实现优化。“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将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三,发展资本市场是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安全的需要。早在2003年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指出,要“扩大直接融资,减少银行贷款风险”。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十分健全,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间接融资比重超过90%,直接融资尚不足10%,过分依赖于银行融资的现象仍然严重。借鉴国际经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运用资本市场分散风险和风险补偿机制,在市场基础的层面上防止银行风险过度积累,不仅可以为促进企业的资本形成提供更加有效的渠道,防范社会融资的结构性缺陷,而且促使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运行更富有弹性和活力,资源的配置更有效率。
第四,发展资本市场是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我国从1993年开始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目前仍未能彻底解决企业产权改革不到位、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问题。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且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依法履行公开信息披露义务,有利于增强企业透明度,使公司经营管理者接受全体股东和媒体的监督;有利于公司和管理人员形成诚信自律意识,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
此外,发展资本市场,还是我们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满足社会公众和各类机构的投资需求、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重要渠道。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客观认识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实际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经过短短15年的建设,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为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从1991年至2004年底,我国企业通过境内、境外资本市场累计筹资总额达到15076亿元。二是支持了一批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促进了企业深化改革。截止2005年9月底,境内上市公司由资本市场初创时的10家增加到1381家,现代企业制度进程得以加快推动。三是改变了我国居民传统的投资意识,促进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四是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和对外交流的加强,境外金融机构参与我国市场的要求日益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开辟了我国引进外资的新渠道。
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既有其他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也有我国市场特有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一是市场约束强化与市场主体运作规范化程度不高的冲突进一步显现。近几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制度和机制的变化,市场化约束日益加强。而一些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的情况却是治理水平低、运作不规范,侵害社会公众投资者权益的现象时有所见,这已成为影响市场稳定运行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市场主体频繁出现失信行为的冲突日益加剧。资本市场只有通过真实有效的信息,才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信息披露不规范、不真实、不及时的现象以及各种失信行为,造成了市场信号失真,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降低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三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复杂性与保持市场预期稳定的冲突日益困扰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股权分置等历史遗留问题近几年来一直影响着市场预期,并对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产生越来越突出的消极影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四是市场稳定发展与外部环境因素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法制环境不配套,立法和司法环境不完善,监管力量和监管威慑力还十分薄弱,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受到较大的束缚。此外,社会征信体系滞后、上市公司结构分化、资金供求失衡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
认清上述特点,是我们做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的前提。一方面,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和基础性制度;另一方面,这些制度安排要密切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近年来我们确定了“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内外并重”的工作思路,推进股票发行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约束机制;全面实施辖区监管责任制,强化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大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力度,推动公司改善治理结构和完善内控机制;顺利推出了中小企业板块,市场品种创新取得较快进展。2005年,我们通过积极稳妥地推动股权分置改革,市场发展的“瓶颈”正逐步得到有效解决,资本市场正逐渐恢复其“本来面目”,而资本市场的其他诸多难点也借此开始“破题”。
三、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股权分置是在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特殊问题,主要根源于早期对股份制的认识不统一,对资本市场的功能和定位的认识不统一,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还处在早期阶段,国有资本运营的观念还没有完全确立等原因。股权分置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基础制度缺失,长期以来扭曲证券市场定价机制,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机制,不利于国有资产的顺畅流转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不利于投资者对市场的完整判断,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2005年4月底以来,围绕积极稳妥解决我国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问题,促进资本市场功能的正常、全面发挥,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按照“试点先行,协调推进,分步解决”的总体思路和工作原则有序展开。截至2005年8月底,试点工作顺利结束,目前已经进入了积极稳妥推进阶段。股权分置改革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制度变革,其本质在于消除影响资本市场功能的制度性障碍,推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转换。
从市场改革发展的角度看,股权分置改革是要通过完善资本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资本市场各项配套制度改革和市场创新,全面推动资本市场的整体改革和发展。首先,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造重组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有助于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促进国有资产的顺畅流转和保值增值。其次,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推进资本市场的产品创新,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投资产品,提升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第三,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发现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进执法手段,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第四,股权分置改革对证券公司的创新和规范运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推动证券公司提高竞争力,实现内涵式增长。
从上市公司层面上来讲,股权分置改革就是要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运作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关键所在。一是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上市公司各类股东形成共同的利益基础,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促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二是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活力,促进社会资金有效地转化为企业投资,优化资源配置。三是通过解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消除上市公司市场价值表现中的非常规因素,健全上市公司的定价机制,促进资本价格更加透明和理性。
股权分置改革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制度变革,促进了市场功能的发挥,完善了定价机制,带来了市场参与主体在理念和行为上的变化,并最终促进整个资本市场盈利模式的改变。但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资本市场的其他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基础性制度建设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随着各方面对发展资本市场重要性认识的深化,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比较有利的条件,资本市场改革成为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环节。从资本市场自身建设来看,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从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中国证监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证券公司经营,积极稳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等,市场各方面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不断加固。同时,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也不断呈现出基础性制度尚不完善的问题,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切实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解决市场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夯实市场稳定运行的内在基础,是保证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大计。根据《若干意见》的各项要求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中发展资本市场的有关精神,“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推进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要抓住《证券法》和《公司法》修订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促进市场创新,推进各项改革。为此,要以起草、修订“两法”配套文件为重点,继续完善相关证券法规,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核心,建立有利于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在这个基础上,坚持依法治市,改善监管手段,提高执法效力,努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良好市场环境。
二是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夯实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转批的《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与各地方、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大力健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各项基础性制度,促进上市公司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完善治理结构,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要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扶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强,使其真正成为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
三是继续推进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发行规模和发行价格的市场约束机制。以提高透明度为重点,完善发行审核机制,改进审核方法,提高审核效率,推进发行制度的市场化进程。推动大型优质企业在境内发行上市,改善上市公司结构,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是进一步推进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不断完善证券经营机构规范运作的基础性制度。要按照《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方案》的要求,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制度,全力推进保证金第三方存管等基础性制度改革,大力推动行业资源整合,支持证券公司重组工作,及时处置高风险证券公司。继续完善分类监管制度,完善证券经营机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持续努力,扩大综合治理成果,推进证券业不断创新发展,做大做强。
五是坚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要继续支持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等长期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资本市场,研究其他各类合规资金投资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形成多元化、专业程度高、具有竞争性和互补性的合格机构投资者格局。
今后一段时期是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攻坚的重要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只要市场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切实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提出的各项要求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的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中国的资本市场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原载《求是》2006年第1期)
(责任编辑: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