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重危机之下,2006年国内电力企业将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酷的市场环境
2006年,也许大多数电力企业都将面临一道“坎”。
1月18日,记者从江苏省经贸委了解到,随着电力装机的快速增加,江苏省内所辖电厂今年的发电小时数将受到限制。
据了解,不仅在江苏,同样的情况在华东的浙江、安徽等地也陆续出现。
对于电厂来说,电价和发电小时数是立身之本。电价一般由当地物价部门审核,发电小时则由当地经贸委系统审核,两者决定了发电企业的利润实现。
“限时发电”出现在连续三年饱受“电荒”之苦的华东地区,无疑证实了2006年电力过剩的预言并非是空穴来风。
随着电煤价格走向市场化,煤价上涨似乎已不可阻止,而另一方面上网电价上涨却遥不可期。此时,发电小时数又受到限制,而摆在电企前面的还有“竞价上网”,在电力过剩的情况下竞价,电价水平下降几乎没有悬念。
对于曾风光无限的电力企业来说,真正面对考验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发电小时受限
事实上,电力过剩在去年底就已经显现。
以江苏无锡为例,今年冬天,无锡市几乎所有电厂的发电指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
无锡经贸委的一位人士表示,从2005年10月份开始,困扰无锡市三年之久的电力供需矛盾开始缓解,“不仅很快达到平衡,而且出现盈余”。所以,针对这一新情况,有关部门从去年10月份开始对电厂的发电指标进行限制。
对此,江苏无锡一家火电企业的人士向记者抱怨,由于煤价上涨,火电厂的生产成本已经大幅上涨,而发电小时受限,将火电厂试图靠多发、超发来取得规模效益的希望彻底击得粉碎。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得的权威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江苏全网统调装机容量3988.72万千瓦,其中水电机组(抽水蓄能)10万千瓦,其余皆为火电机组。而2005年江苏电网的最高负荷出现在当年8月,为3319.3万千瓦,以这样的数据核算,江苏全省装机已经富余669.42万千瓦。
过剩在2006年已成必然。上述无锡市经贸委人士指出,到去年底,江苏省的发电能力已经接近4000万千瓦,而预计今年夏季的用电负荷为3900万千瓦(这个估计已经比2005年的最高负荷高出580万千瓦),“就发电能力而言,江苏省已能够满足所有用户的用电需要”。
一叶知秋。“不仅华东如此,全国其他很多地方也是如此,今年电厂的发电小时数将肯定会有所减少。”上述人士说。
最新的数据已经开始支持这种判断。1月11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了《2005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在这份报告中说,随着大批电源项目的建成投产,电力供需矛盾相对缓和,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有所回落。2005年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411小时,同比降低44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5876小时,同比降低115小时”。
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对于前景的忧虑已经在电力系统中蔓延,甚至已经传播到本是业绩优良、机组高效的部分电力上市公司。
1月13日,就在中电联公布《2005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的第三天,中金公司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表示,“电力行业基本面仍然不明朗。”
中金公司认为全国电力需求减速,利用小时开始下降。同去年相比,华能、大唐、国电全年平均利用小时分别下降4%、10%和7%,只有华电提高了7%。中金预计2006年全国平均仍将下降4%以上,四大发电商都面临着利用小时下降的压力。
中金在报告中估计,江苏、安徽、云南、贵州和宁夏等地可能成为2006年小时下降的重灾区,而广东、浙江和内蒙古的情况则可望相对稳定。
2006年煤炭订货会悬而未决,中金把2006年利用煤炭订货会主要供货价格水平提价幅度从原来的3%-5%的估计提高到5%,并认为发改委将会因此陷入尴尬境地。
在去年年中,记者曾经采访过华电国际董事会秘书周连青,周当时表示,尽管煤价上涨,但华电国际可以利用自己发电小时的优势,采用多发、超发来取得更多的边际效益来稀释煤价上涨的影响,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显然不会再那么有效。
即使是管理水平、背景资质都堪称发电系统“优等生”华能国际,也感受到挥之不去的寒意。数据显示,华能国际2005年总发电量达1505亿千瓦时,尽管增长31.7%,但如果剔除新电厂贡献,发电量实际已经下降2.2%,而除山东电厂和汕头电厂之外,其他电厂的发电量下降1%-13%。
既然发电小时减少已是必然,发电企业唯一的希望是上网电价能尽快上涨以减缓压力,也就是业内所说的“二次联动”(第一次煤电联动在2005年5月)。但这种希望同样需要艰苦的等待。
中金对于电价调整的估计是,“要等到2006年3月底两会之后,才能明确煤电联动是否将继续进行”。
据统计,2005年2-9月全国发电企业平均毛利率为16.09%,而2004年同期为20.14%。火电企业寄希望于煤电联动来让“计划电”适应“市场煤”,显然是一个有合理成分的要求。
更残酷的考验还在后面。2006年,“竞价上网”这一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由于东北、华东和南方地区电网已相继进入“竞价上网”模拟运行和试运行阶段,“竞价上网”将逐渐告别“试运行”。
记者得到的一份数据显示,从东北和华东的竞价试点的结果来看,平均上网电价均在下调,竞价电价比网内平均价低了5%左右。从某种程度上说,竞价上网放大了发电小时数下滑的负面影响,并将加剧行业内部竞争。
如何适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酷的市场环境?显然,留给电力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精彩图吧:
2005,抹不去的记记忆 美!绝对是无价的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