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05年,猛烈的暴风雨给上海楼市来了一番洗礼。政策面上,宏观调控声声急令,给楼市来了个强“降温”;市场上,房价“野马”终于被勒住了缰绳,在经历了成交量萎缩的困境后,开发商们促销手段层出不穷。 对投资者而言,条条“障碍”挡住了财路,于是争先恐后地撤离;而广大的购房者则捂紧了口袋,等待房价下跌到位后再出手。
    上海楼市进入供大于求时期 房价肯定不会大涨
    上海楼市已经进入供大于求的时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今年上海“两会”的会场上,众多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代表委员都这样表示。
    屠海鸣委员介绍说,到目前上海全市住宅商品房的可售面积超过1900万平方米,即使今后新增供应量为零,而每月平均销售166万平方米(2005年11月水平),也需要将近一年时间才能消化。但实际上,经过正常开发周期上市的住宅面积正在不断增加,这个供需差别将远远大于预计数字。
    楼市处于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决定了房价很难再像前几年那样快速攀升。那房价会稳中趋降、还是会止跌回升?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伟认为,房地产经过宏观调控之后,市场逐渐形成了“坚冰”,而“坚冰”的融化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近期不可能回头上涨。
    专家建议对中低价住宅政策倾斜 扩大普通市民住房需求
    在上海“两会”上,屠海鸣委员递交了一份主题为《关于对上海市中低价商品住宅政策倾斜,以扩大普通市民住房需求的建议》。该提案认为,政府应重点保障、培育、引导、扩大以上海市普通市民(工薪阶层为主)的对中低房价住宅的需求。
    屠海鸣委员建议,政府对开发中低价商品住房的开发商征收的配套费用低一些,而调高高档住宅的配套费用,以有效抑制高档住宅的无序投资、开发、建设。他还建议在住房消费信贷方面,对于中低价住房购买者可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率。
    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市政协委员陈士杰表示赞同,他认为宏观调控的政策旨在抑制投机性、投资性购房。他建议,放宽自住性住房交易的政策,鼓励自住性住房消费。例如,放宽对中低收入家庭购房贴息政策,放宽对首次购房又是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抵押贷款政策等等。
    楼市信心初现端倪 买卖双方信心正逐渐修复
    沪上最大民营房地产企业复地集团掌门人范伟,有着十多年在沪上从事房地产开发经。他称,尽管去年市场的变化、以及浓郁的观望气氛,让开发商难免一度“迷茫”,但经历一年调整期后,事实上上海楼市的“降温”并未如有些传言担心的“崩盘”、“泡沫破灭”。反之,市场发生的一系列波动都在适度调整范围内,经历如此风雨洗练的市场,留给买卖双方的正是难得的“坚定信心”。
    因此他表示,基于对经济形势的乐观判断,以及市场需求的强劲支撑,沪上楼市将在理性中稳步发展。
    而近日有媒体在网上做一项关于市民购房意愿问卷调查,结果有八九成参与调查市民表示,有购房意愿。
    据中房上海指数办公室发布最新调查显示,2005年12月,中房上海综合指数为1351点,较11月下降24点,降幅1.7%。在调查样本中,2005年12月有近三成住宅出现价格下滑,平均跌幅约五个百分点。但是上海上月住宅预售成交20354套、规模达219.5万平方米,比前一月增加2000多套、29.6万平方米,且与成交量最低的去年7月份相比有了很明显的增长。
    专家分析认为,这一交易量已接近正常的市场规模,说明买房信心正在逐渐修复。新年开始,尽管上海房地产市场尚未走出调整阶段,但可以判断市场正在“信心”的恢复中走向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