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期以来,源于纺织品进口配额被取消和农业保护政策被动摇,西方国家政治家、企业家和工会领袖就竞争力与全球化发表了一系列保护主义论点,其中包含7个谎言:
1、 认为一个经济体的竞争力完全以价格和相对成本为基础。 这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新古典观念”。但“卡尔多反论”几十年前证明,一个经济体的价格和相对成本的改善与它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没有直接关联。
2、 认为竞争力是一个静态概念。实际上,竞争力是一个动态过程。为保持竞争力,国家需根据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水平沿一条不断增长却没有尽头的价值链前行。所有发达国家最初都从利用低工资和低生产成本优势获得竞争力。此后,它们才开始借助于教育、资本、创新和新技术使产品尖端化、高附加值化,提高生产能力和竞争力的。
3、 认为中国制造业和印度服务业将控制世界出口,因为它们的相对工资低且技术合理。其实,如果说工资水平低,那是因为它们的生产能力也低。因此,随着生产能力提高,工资水平会提高,它们货币的汇率也会提高,促使它们寻求其他制造业产品和高附加值服务,而把现有制造业和服务业项目留给处于价值链更低层的国家。
4、 认为一个经济体内所有就业机会都面临全球竞争。真实情况是,包括最开放国家在内,所有国家都拥有生产“可贸易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国家的出口、在国内市场上与其他国家的进口竞争。同时,各国都拥有并不生产“可贸易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不会与其他任何国家产生竞争。
5、 认为发达国家提高竞争力的唯一方式是让大部分劳动力获得大学学历,尤其是在物理、化学和数学方面。事实是,发达国家如今大部分职业集中在无需展开国际竞争的服务行业,包括教育、卫生和社会救助等社会服务、企业和政府管理、信息、通信、保险、零售、旅馆、家政、建筑以及所有与新技术应用和传播相关的领域。
6、 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种“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游戏,就像同一行业内两家竞争企业,如果其中一个获得很大市场份额,另一个就面临破产或被收购。事实有误。如果发达国家面对新兴国家继续实施程度相当高的保护主义,因害怕本国就业受到威胁而不再投资于发展中国家,遏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那么,所有人都会是输家。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公民将是最大的输家,因为保护主义相当于对他们额外征收消费税,使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企业将丧失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7、 认为全球化和低工资国家更强的竞争力会导致发达国家福利水平逐步降低。事实上,瑞典、芬兰、丹麦和挪威等高福利国家竞争力很强。它们的未来之所以不确定,是因为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快和严重,长远可能导致养老金和医疗基金体系入不敷出。但这与全球化和低劳动力成本国家的竞争力无关。
作者为英国伦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摘自1月13日西班牙《国家报》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