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骐 申兴 深圳报道
“2005年股市的关键词是股权分置改革,2006年很可能就是H股概念。”市场人士如此憧憬。
这样的憧憬在中石油宣布高达60多亿元的要约收购时就开始了,中石油回购旗下三家子公司,显然令市场对大盘绩优股整体回归A股上市充满了期待,类似的传闻和猜测相继指向了中石化、中国铝业等公司。
当A股市场也逐渐走向全流通的时候,市场更有理由相信,蓝筹H股公司王者归来。
回购激发想象
中石油对子公司的回购,是近年来国内A股市场上首次以终止上市为目的的要约收购。
市场对此的解读是,中石油意在A股整体上市。2005年初,中石油执行董事兼副总裁王福成曾表示,公司会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行A股。
2005年3月,中铝也已经公告,“公司计划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发行不超过15亿股A股于上海证券(相关:理财 财经)交易所上市,募资不超过80亿元人民币,发行股份占已扩大的总股本的11.95%”。2005年11月,中铝也曾表示,为推进旗下山东铝业和兰州铝业的股改,公司对其私有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近期又有媒体报道,中国铝业整体回归A股市场的工作正在加速。其下属的山东铝业、兰州铝业以及包头铝业、关铝股份受这些消息的影响而一度大幅走强,甚至创下一年来的新高,其中包头铝业更是创下上市以来新高。
事实上,整个2006年,都可能掀起H股回归A股的浪潮。2005年提交中国证监会批准新股发行的国企股,除中铝外,还有中石油、国际航空、大唐能源等。此外,中石化、神华能源、中国电信等超级国企,也都有强烈意愿回到A股市场。
“这些超级大公司的归来,将有力地支持指数,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市场人士表示。
“目前,我们面临一个十分不利的局面:一方面国内市场缺乏优秀的上市资源;另一方面,海外上市的优质公司又受到冷落,这样的局面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变,将直接影响这些海外上市的公司未来的成长。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内地证券市场能不能主动招回这些公司,给他们一个适于成长的资本市场环境?”这是监管部门的一份内部报告中所提到的观点。
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合理安排国内、国外两个资本市场,根据资源匹配原理,使之形成有序竞争,同时达成企业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1月20日,内外资股东以99.85%的高票同意广深铁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不超过27.5亿股A股的决议,这意味着随着重启IPO的临近,海归公司已开始行动。
H股打开空间
A股和H股的联动效应已经显现。
从2005年12月6日起,A股持续走强,连续7根周阳线为5年来仅有。而这一幕早已在H股市场上演。
2005年10月底,H股指数从4664点附近止跌启动,到2006年1月19日盘中最高的6120点,不到三个月时间累计涨幅超过30%,创下8年来的新高。
A+H股联袂上涨之势,在个股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1月19日当天,中石化H股全日大涨4.16%,其A股也上涨5.18%。鞍钢新轧H股开盘即出现较大涨幅,全日上涨6.17%,A股则在平开的基础上一路上扬,最终涨幅达8.56%。东北电气H股上午涨幅达到14.29%,而A股早市仅微涨1分的ST东北电在收盘前1小时被急拉至涨停。
“H股与A股联动上涨,其实是以A股为核心的整个中国概念板块受到全球关注的一个标志。”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表示。
“这就是中国效应,本质上是对中国的实力技术重估。”业内人士赞成金的说法。香港亨达集团的报告指出,一方面,重估GDP后,以银行、保险等服务行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中国在“十一·五”期间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对股市来说获益匪浅。
凯基证券(亚洲)的邝民彬表示,现在香港市场对中资股非常感兴趣,在投资A股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热钱纷纷流入H股市场。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晏加源也认为,现在游资在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之间的流动比较通畅,游资可能会在市场的变化之间寻求套利。
股改也为含H股的A股打开了上涨空间。以中兴通讯为例,股改实施后复牌首日非但没有出现自然除权现象,反而在停牌价基础上继续上涨,实际涨幅高达27.44%,复权价创出历史新高。据了解,从2005年11月30日起,中兴通讯A股停牌近一个月,同期H股从22.05港元上涨至27.5港元附近。不考虑股改送股因素,G中兴A股价与H股价已经出现了倒挂。
出现这种倒挂现象的还包括中海发展、鞍钢新轧、青岛啤酒等公司。
一些市场人士称,随着H股的上涨,全面股改完成后,将可能有12家公司的A股与H股股价出现倒挂现象,接近目前A+H股公司的一半。
联合证券的柳邵黔认为,在这种情况下,QFII肯定愿意购买价格更便宜的A股。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