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个股风云_证券频道 > 个股点评_个股风云_股票频道 > 地域板块
2005年内蒙古经济运行情况及2006年展望
时间:2006年02月06日15:35 我来说两句(0)  

Stock Code:1A0001
     (行情-论坛)
 
财经博客 张军“国有制”的喜宴 艾葳2007年中国股市是属于散户的年代
来源:上海万得资讯

    2005年,内蒙古全区各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努力调整经济结构,总体经济在结构不断优化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的基础上呈现稳定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农牧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工业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投资结构趋于优化,重点领域建设得到加强,消费市场稳中趋旺,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十五”规划所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完成。展望2006年,全区经济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实施宏观调控,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健快速发展,实现“十一五”稳步开局。

    一、2005年全区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2005年,全区经济运行在三次产业共同拉动下,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协调发展,速度和效益同步提高,内外需求持续扩大,特别是宏观调控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达到382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0.1亿元,增长12.7%,第二产业增加值1685.1亿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1537.6亿元,增长17.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5.7:44.1:40.2。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以下七个特点:

    (一)惠农政策惠及全局,农牧业获得全面丰收。2005年,全区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农作物播种面积不断增加,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662.2万吨,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10.4%。畜牧业生产跃上新台阶,畜牧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47.6%,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牧业年度全区牲畜总头数首次突破1亿头(只)大关,达1.06亿头(只),同比增长14.4%。全年肉类总产量247.5万吨,比上年增长22.5%;牛奶产量727万吨,增长46%。

    (二)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2005年,投资增长的惯性作用和建成投产一批重点项目有力地拉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390.9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135.5亿元,增长30.9%。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保持同步增长,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和电子设备制造等五大行业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非国有工业企业生产增长快于国有及其控股企业增速。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突破200点,达到203.61,比上年提高38.96点;实现利润总额达到225.93亿元,增长75.7%。

    (三)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687.8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全区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56.9亿元,增长48.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860.9亿元,增长52.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85.7亿元,增长46.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2.1亿元,增长45.5%。从主要行业投资完成情况看,全区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120.3亿元,增长10.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630.9亿元,增长55.8%;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投资364.1亿元,增长39.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221.5亿元,增长52.6%。特别是用于工业的投资力度明显增大,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472.3亿元,增长61.3%,占全区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55.4%。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能源原材料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预计煤炭生产能力将达到2.6亿吨,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2100万千瓦。投资的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企业、地方自筹和民间投资比重显著提高。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较快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200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从主要行业看,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3.2%,批零贸易业增长16.6%。城乡消费品市场均明显趋旺,其中,市的零售额增长17%,县的零售额增长14.7%,县以下零售额增长11.5%。消费结构呈现积极变化,以住房、汽车、旅游等为代表新一轮消费热点的逐步形成,标志着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正在加快,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五)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大幅增长。2005年,海关统计的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1.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出口总额20.65亿美元,增长30.6%;进口总额 30.97亿美元,增长30.8%。随着内蒙古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吸引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区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11.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9%。实际利用外资的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由上年的23%提高到2005年的85.7%。

    (六)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稳定增加。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几大税收收入大幅度增加,促进了全区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200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536.29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5.1亿元,增长39.3%,上划中央税收201.2亿元,增长51.3%。地方财政支出达到734.71亿元,增长21.9%。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自治区有一定的财力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其中,财政用于支持企业技改、科技、农业、教育、抚恤和社会救济费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45.9%、24.6%、20.3%、18.9%和26.5%。2005年底,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98.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其中,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973.6亿元,增长23.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88.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2%。

    (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平缓。2005年,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支持农牧业发展的惠农政策以及鼓励农民工进城务工相关措施的及时出台,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37元,比上年增加1014元,增长12.5%;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9元,比上年增加383元,增长14.7%。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4%,涨幅低于上年0.5个百分点。

    总的看,2005年内蒙古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从产业看,三次产业均持续快速发展,第二产业支撑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初步测算,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1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7.8个百分点。从需求拉动看,呈现内需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尤其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预计2005年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在 5成以上。

    二、当前内蒙古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内蒙古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注意到在当前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三大需求看,投资拉动大,消费和出口拉动较小

    从当前内蒙古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来看,在“十五”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6%中,投资拉动明显大于消费和出口,经济增长仍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十五”时期,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依靠高投入来维系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4%,投资率已超过70%,比消费率高出18个百分点以上。

    (二)从产业层次上看,传统产业占居主导,新型产业、现代产业比例偏小

    从工业来看,原材料和基础产业比重大,而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目前在规模以上工业的38个主要工业行业中原材料和基础性产业仍然占绝对多数。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则在38个主要工业行业中仅占5.7%。从服务业来看,传统服务比重大,新兴服务业比重小。2005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占服务的比重为57.9%,而新兴服务业发展较慢,所占份额较小。特别是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此外,现代物流业在社会化、专业化方面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自主品牌的大型跨地区、跨行业龙头物流企业还很缺乏。

    (三)从经济的外向度看,有效利用外资规模较小,口岸经济发展不快

    一是出口规模小,表现在出口依存度不高。2005年,内蒙古外贸出口总额为20.7亿美元,出口依存度为4.36%,比2000年降低1.03个百分点。二是利用外资少。2005年,内蒙古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1.9亿美元,外资依存度为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口岸资源利用率低。目前内蒙古口岸的过货能力和口岸加工增值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及交通通道建设滞后,口岸在过货通关、加工制造、商贸物流枢纽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从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看,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不同步,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

    “十五”时期,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分别增长10.6%和5%,而同期内蒙古GDP年均增长16.6%,经济增长明显快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2005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3.06,比2000年的1:2.52,差距扩大了54个百分点。2005年,内蒙古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242.8万人,比上年减少2.45万人,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五)从所有制结构看,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在经济总量中规模比重偏小,外资企业对经济发展贡献较小

    内蒙古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不大。2004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有30.8%。由于内蒙古地处内陆,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观念相对落后,非公有制经济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与沿海发达省市比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差。二是从企业组织结构看,广大中小企业在经济总量中地位较低。目前,内蒙古有10多万户中小工业企业,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占全部工业的68 %,其利税总额占全区的63 %。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量的城镇就业机会。但由于内蒙古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企业经营规模不大,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更新换代能力较弱,难以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风险较大,加大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造成资金短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在全区整体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在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每户企业平均总产值仅相当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1%。

    (六)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由于近几年来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对滞后,加之绝对人口数的增加,对各种产品的持续增长的需求和对土地的大范围的不恰当的使用,都对耕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004年,内蒙古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为0.16%,而全国为1.4%。内蒙古重点监测的1193户工业企业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只有61.1 %,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29.6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只有31.45%,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4.3个百分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还比较低,城市绿地被吞食情况仍时有发生。江河水质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2004年,内蒙古每万元GDP综合能耗2.16 吨标准煤/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0%以上。内蒙古人均用水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8.5%。

    三、2006年全区经济形势展望及宏观调控建议

    2006年是内蒙古“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与“十五”相比,这个开局面临着更为有利的形势:“十五”开局时,国民经济运行仍在爬坡;而“十一五”开局,内蒙古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平稳健康增长的阶段。此外,“十五”所开创出的有利条件,如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宏观调控的日趋成熟、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消费领域的持续拓宽、惠农政策的全面启动、重要领域的改革突破,使我们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关于2006年经济走势的总体判断

    根据经济周期波动规律看,2006年内蒙古经济仍然处于经济增长的扩张期,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区经济在推动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将会有新的突破和新的亮点,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全区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措施和各方面有利因素综合作用下会继续保持较为稳定发展速度。

    一是内蒙古积极主动应对调控,经济发展总体形势稳定。尽管目前我们面临着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但是由于我们积极主动应对,措施得当,把这次宏观调控当作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难得的机遇,在工作中比较好的贯彻执行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全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运行质量的提高,没有出现大的起伏,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随着全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内在活力明显增强。2006年预计全区GDP比上年增长18%左右。各类经济主体进一步活跃,民间资本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合理控制,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市场物价上涨比较平缓。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利用外资不断增加。农牧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为2006年全区经济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全区经济已进入新一轮稳定增长阶段。经过了“十五”的努力奋斗,全区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稳定增长期,为“十一五”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外部环境。今年,在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继续实施各项宏观政策,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已经不可逆转。同时,当前国内能源需求紧张状况仍不会在短时期内缓解,也有利于更加充分发挥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同时,国际经济环境也总体上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全球经济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内蒙古与俄蒙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这些都预示着全区经济仍将保持着较快增长的能力和环境,为2006年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区域合作渐趋加强,有利于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区域合作不断加强,形成了东中西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打破了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这些都将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四是市场活力对经济的推动将会进一步增强。随着全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从过去的政府主导型发展阶段,逐渐转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作用不断增强与政府调节更加积极有效共同推动增长的新阶段,市场活力成份加大。同时,投资环境的改善、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民间投资增长速度会进一步加快,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都将会吸引更多的区外投资者。

    五是政策环境逐步转向有利于广大中低收入群体。2006年,国家扩大消费的政策取向已经确定,将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开拓农村市场,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诸如减轻普通居民住房及汽车消费的税费负担、停止对小排量汽车使用限制等措施,也有望出台,将使人们敢于消费、刺激消费市场日趋旺盛,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将形成充沛的内需动力。同时,在“少取、多予”的政策支撑下,国家惠农政策更加深入人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旗县的逐步扩大,国家将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些将会使农民多年来收入徘徊不前的状况得以改变。

    六是从产业发展看,一、二、三产业能够支撑经济稳定发展。从第一产业看,随着全区各项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畜牧业比重继续上升,总体上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06年如果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全区第一产业可增长10%左右。从第二产业看,第二产业仍是今后一段时期支撑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前5年全区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2006年还将有一批重点项目要建成投产,投资的乘数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对工业增长拉动作用仍然较大。另外,煤电油运仍然处于偏紧状况,这也有利于全区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加快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预计2006年第二产业增长26%左右。从第三产业看,2006年全区第三产业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难得的机遇。一是自治区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将会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将会加大现代物流、职业培训与就业中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社区服务、“三农”综合服务等第三产业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的扶持力度;二是随着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交通运输能力、邮电通信能力、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小城镇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提高;三是随着鼓励城镇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的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以及取消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不合理政策,第三产业经济活动人口会明显增加,其就业机会将进一步增大。预计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将增长14%左右。

    在充分估计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时,还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经济增长方式仍比较粗放,经济增长对投资和资源的依赖程度还比较高;社会分配相对不公平,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此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影响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电力和铁路运力“瓶颈”仍然会制约全区工业增速提效,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世界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国外贸易摩擦加剧等都将影响全区经济加快发展。但是,只要我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把握好,政策积极,措施得当,全区经济社会将继续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宏观调控建议

    2006年是内蒙古“十一五”规划的开始之年,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全区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在巩固已有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落实“五个统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更加主动地把内蒙古的发展纳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依靠全党和全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争取全年经济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两年多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之下,我们始终把握着经济运行的主动权,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成效显著,经济避免了大的起伏。“十一五”时期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把加强宏观调控与发展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坚持从实际出发,协调好各种比例关系,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努力克服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真正把着力点放到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调整优化结构、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上来。要不断克服增长方式粗放和资源环境承受能力不断加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力度。目前内蒙古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资源和环境的空间依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那种传统的不惜代价的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协调、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以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引进非资源型加工业为突破口,促进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在节约资源、寻求替代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从纵向上努力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拓展资源加工深度,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重点抓好冶金、石化、建材、造纸的产业升级及行业节能、节水等技术改造。同时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内部结构的升级,进一步增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应切实增加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技术含量,努力降低资源消耗。要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加大对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安全条件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的治理力度,关停取缔治污不达标的高载能企业,依法吊销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的证照。

    3、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大第三产业投入。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第三产业项目建设,并在信贷和财政贴息方面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有竞争力、经济效益看好的第三产业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二是加快非公有制进入第三产业领域。要简化审批手续,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领域和准入条件,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服务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三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相结合,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继续贯彻落实自治区出台的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60条优惠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取消各种限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积极引导居民扩大服务性消费。四是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战略高度,充分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制度政策和营造环境上来,顺应市场规律,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五是要加快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把发展中小企业同培养产业集群结合起来,促进大中小企业良性互动;把发展中小企业同扩大就业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多的优势,不断提高社会就业水平。

    4、加强对外开放宏观引导,树立新的对外开放理念。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通过不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提高与东北亚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特别是扩大对俄蒙贸易,不但要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能力和水平。还应积极开展人才招商、项目招商和环境招商,开辟招商引资新路子;不断拓宽引进外资的新领域,高度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科学论证项目的市场、技术,赢利的可持续性和投资可持续性。在鼓励和支持外商投资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出口创汇型企业的同时,要大力支持内蒙古企业投资俄蒙建立资源型开发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5、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是建立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建立强有力的创新激励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性制度保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增强宏观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作用,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6、千方百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着力解决人口就业问题。应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使之与经济快速发展相协调,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提高农牧民和城镇弱势群体收入,通过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努力缓解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再就业工作,推进“零就业家庭”工作,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在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同时,认真落实和不断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牧民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逐步建起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监督有力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大力推行灵活就业方式,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在就业形式上,鼓励实行临时性、阶段性、弹性工作时间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制度。同时,重点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在劳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监督,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0条) 精华区(0条) 辩论区(0条)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财经特别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上证 沪B 中300 深成 深B

股票查询


频道精彩推荐

·2006春运
·埃及客轮沉没
·2006世界杯
·火车票交易查询
·TD成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
·《霍元甲》
·2006年上市新车揭密
·国足出征亚洲杯预选赛
·2006都灵冬奥会
·伊朗核问题






约定
爱如空气
离歌
江湖笑
城里的月光
太委屈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财富八卦

·商品渐丰 走进真实朝鲜
·领导人获赠的外国珍宝
·啥是登峰造极的豪华房车
·叫价2.5亿中国第一别墅
·北京最早出现的美女广告
·领导车队出行的特殊待遇
·教师是怎么买得起别墅的
·最不要命的十种工作(图)
·中国公路奇观令人看傻了
·06最新版央视美女排行榜
·作呕的烧鸡加工全过程
财经专题推荐

·新农村建设 权证 油价
·深圳高峰会 人民币升值
·海外上市 股权分置改革
·重启IPO 医改方向之辩 

24小时点击排行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