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FED)的新旧交替终于完成了。2月6日,新任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正式向副主席罗杰·弗格森宣誓就职,并发表其上任后的首个公开讲演。布什总统亲临宣誓典礼,并对上任伊始的伯南克寄予厚望。
早在2月1日,走马上任的伯南克当日即已出席了非公开的宣誓就职仪式,接替艾伦·格林斯潘成为美联储自1913年成立以来的第14位主席,任期4年。此次正式宣誓就任主要是与外界积极沟通,以期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给予市场以稳定的预期,实现政策的连续性和平滑过渡。
不过,虽有布什总统的“人和”助阵,却偏遇美国经济转折时期的“天时”阻碍,伯南克上任之初还需解决多项难题。
看点之一:宠辱一线间
就读于哈佛、麻省理工,并曾担任普林斯顿经济系主任的伯南克具备深厚的经济学功底,堪称“学院派”表率。供职于布什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并在美联储工作达三年之久,为伯南克积累了优异的行政工作背景、良好的政府人脉和至关重要的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此次布什亲临就职典礼虽非绝无仅有,但亦是为数不多的特例之一,此前仅有罗斯福、福特两位总统到访过位于华盛顿的美联储总部。值得注意的是,前两位总统均属有意而来。罗斯福意在推行新政,救美国于“大萧条”之中;而福特在任之时恰逢美国经济饱受“滞胀”之苦,而此次布什的来访很难让人不联想到目前美国经济的重重困境。
在学术界崭露头角,但在华尔街却远未树立威信的伯南克能否挽狂澜于既倒、履怒涛如平地尚不得而知。但其所遇的“反通胀通缩”、“财政贸易双赤字”、“房地产与资本市场的平滑回落”等一系列经济“软着陆”问题就连前任格林斯潘都未能妥善解决。伯南克若稍有不慎,碰得“头破血流”也不无可能。
看点之二:攘外必先安内
尽管此前伯南克早已是一位备受尊崇的经济学家,但在经济监管声望方面离其前任格林斯潘却相距甚远。而目前的美联储却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愈加民主的决策流程使得FED的高官们获得了更多的表达自己个人观点的机会。许多官员声称:存在不同意见的情况增多应视为好事,在美国经济处于转折点时,存在正式的不同意见能让人们了解到FED官员们在做出艰难决策时的实情。1996年至2002年间担任FED理事的梅尔(Laurence Meyer)表示,伯南克作为一个理事可能曾有和其一样的看法:“对于主席的权力之大感到有些沮丧,梦想着能有一个更民主的FED。”
在这样的情况下,伯南克必须对众人的观点进行微妙的折中,而非简单地实施自己的见解。一味地妥协退让无疑会降低他在美联储的声誉;而一意孤行同样也会让大家质疑他的权威。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冲突,协调美联储决策机制,使之能为其所用将是伯南克要上的第一堂课。有一点可以肯定,留给伯南克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不会很多。
看点之三:行走在左右为难之间
在正确的时机选择正确的政策,追求“刀刃上的平衡”历来都是宏观经济调控者永恒的主题。目前美国经济正处在加息周期的尾部,2月5日公布的失业率也仅为4.7%,如何选择正确的时机进入减息周期,遏制通缩,同时谨防通胀将是未来伯南克的制定利率政策的首要问题。
保证政策的延续性与发挥个人见解同样是一对矛盾。作为知名的计量经济学家,伯南克历来主张设立明确的数量化通胀目标,这一主张恰好与前任格林斯潘背道而驰。格林斯潘要求货币政策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公开设立通胀目标固然可以明确市场预期,但同样也使未来的货币政策受制于既定目标,从而可能使美联储受制于其他宏观经济决策者。此外,数量化的通胀目标往往仅有理论上的参考价值,实践中市场瞬息万变,数量化的通胀目标极可能成为市场投机势力攻击的对象,伯南克要想说服其他FED高官放弃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政策,转投他处绝非易事,因而短期内维持现有的政策策略将是惟一选择。
□陆志明(复旦大学 金融学博士生)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