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接
IBM: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全攻略
文/方皓 《中国医院院长》杂志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IBM未转型前,IBM就曾积极参与中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活动,并曾为北京医院提供了医院信息化系统(HIS)。 但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IBM却在这一行业中鲜有声息。因此,当记者听到IBM设立了医疗与生命科学事业部,并将参与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中时,只是以为IBM将要在中国的医疗行业推广其生产的高端服务器等设备而已。
当记者采访了IBM医疗与生命科学事业部总经理Caroline A. Kovac博士及IBM中国地区政府与公众事业部副总经理刘焕时后,才发觉自己的理解错了。
这次IBM转型后重新进入中国医疗卫生市场,已经同原来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准备了名为《迎接2010: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前景展望》的医疗卫生行业白皮书,而这还不是全部。
深入全球卫生健康行业
早在2004年,在IBM的内部创新会议上,就将卫生健康产业作为未来发展关注的重点。因此,在2004年2月,IBM就宣布推出一项全球医疗行业发展计划。这一计划旨在帮助医疗服务供应商和购买者降低成本,减少医疗错误,以及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根据这一计划,IBM在未来的三年中将在医疗业务领域投入大约2.5亿美元,用于聘请资深的医疗专家、进行医疗行业解决方案开发、实施多个研究和开发项目以及和IBM的业务合作伙伴进行协作等。
IBM医疗与生命科学事业部总经理Caroline A. Kovac博士即是负责制订IBM全球医疗与生命科学业务的战略发展方向,并领导有关团队开发最新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的领头人。她将IBM医疗与生命科学事业部的工作定义为“通过汇聚包括信息技术、医疗行业知识以及专家经验在内的多种IBM资源,帮助客户开发和提供更安全、价格更低和更有效的诊断、药物和医疗服务。这种探索基于信息的医疗实践,是将信息技术与医疗融合在一起,加快药物发现的速度,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并最终改进对病人的医疗条件。”
由此,Kovac博士及其领导的团队将生命科学与高性能计算机、服务与领先的研究工作融合在了一起,从而满足了全球卫生健康产业快速增长的信息技术市场的需求,使得该部门迅速地成长为拥有数十亿美元业务的集团,并使其成为IBM迄今最成功的风险投资之一。据Kovac博士称“在全球,我们的在医疗方面的业务,结合起来已达到600亿美金。”
看重中国医疗行业
在IBM推出全球医疗行业发展计划的当年4月,IBM就首次在中国上海召开亚太地区医疗行业合作伙伴大会。在会上,来自亚太地区的超过80家合作伙伴的高层主管共同交流了医疗及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共同探讨了医疗科技领域的进步和先进信息技术的结合将为整个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这次大会成为IBM携手合作伙伴,开拓中国医疗行业的开端。
一年后,在2005年4月的成都召开了IBM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的合作伙伴大会。在会上,IBM提出了“医疗创新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的理念,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促使了“基于信息的个性化治疗”这一新学科的出现,这一学科能够对患者的临床信息、医疗数据和图像、环境、基因特征以及分子和基因研究活动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从而为医生提供深入的诊断参考。
同时,IBM认为科技的创新能帮助人类更加了解自身。指出目前新兴的基因研究、创新药物、基于信息技术的临床诊疗新方法等可以将医疗的功能从治疗提高到预防,从预防转变为预测,从而不仅对医疗保健行业本身,更将对人类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
而且,IBM在会上针对如中国和印度这样一些医疗水平比较低,而人口很多的国家,提出“在这些国家,可以通过医疗的创新带来更多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帮助医疗机构为公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这一理念。
相应这些认识,IBM专门推出了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转型的六项重大举措。包括:加速生命科学转型,驱动生命科学的价值,优化医疗交易服务,促进医疗供应商转型,提高医疗与生命科学的协同性及以信息技术推动医疗行业发展等。
围绕这六个发展领域,IBM与合作伙伴联手开发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与服务,其中包括IBM业务解决方案、IBM架构解决方案、生命科学转型解决方案、医疗服务供应商解决方案、医疗信息化等行业解决方案,并针对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的实际应用特点,推出专门的软硬件产品和服务。
虽然IBM在中国推出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与服务,但是相对于全球其他市场,中国的医疗业务只占IBM医疗业务中很小的一部分。但“中国是医疗IT领域增长最快的市场”,Kovac博士解释道:“所以这是我为什么来到中国的原因。这已经是我第六次的中国之旅。”
全方位地参与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显然,对于医疗卫生这个同国家政策密切相关的行业,特别是在中国这一政策决定医疗卫生的国家,IBM有其深刻的理解。IBM并不把这种状况视为困难,试图去逾越,而是理解为挑战和机会,并积极参与到其中去。
此次IBM医疗与生命科学事业部总经理Caroline Kovac博士的到来,还同时带来了“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撰写的名为《迎接2010: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前景展望》(以下简称《展望》)的医疗卫生行业白皮书,对中国的医疗卫生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建议。
其实,反过来看,也只有像IBM这样的企业才具有这种能力与实力,其他企业又有谁有这样的能力与实力呢?
在《展望》中,IBM商业价值研究院(IBV)分析了中国现有医疗卫生体制面临的基本挑战。认为目前主要的问题:一是医疗卫生服务费用高,可及性差;二是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三是医疗服务质量欠佳。并深入探求了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和变革的需求。
其中在医疗服务质量方面,IBV认为许多医院不以服务患者为中心,而是在财务压力面前,以营利为中心,从而失去了提供高质量临床诊疗与护理的核心能力。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医疗卫生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也是医疗服务质量欠佳的原因。另一方面,在中国这种复杂的医疗卫生体制下,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非常困难。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管理一方面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使得医疗服务质量控制执行起来非常困难。
面对以上分析的几个主要问题,IBV认为患者、政府及医疗服务机构三大主体是推动医疗卫生改革的主要力量。因此,IBV分析了三方在改革中的需求、立场及利益,认为在患者这一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由于社会(包括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等)的原因,患者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方面且在不断变化中,而且患者的就诊思维表现得越来越成熟和理智。
在政府方面,IBM认为政府目前的重点在于:对公共卫生领域和农村卫生事业的投资,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及建设国家卫生信息系统。而对于医疗服务机构(即医院、门诊等),IBM则认为他们多处于观望状态,并特别列表分析了各级医院的情况,针对不同医院的状况进行了分析(遗憾的是缺少对中医、民族医医院的分析)。
显然,IBM无意成为现有医疗卫生决策体制的挑战者。因此,在《展望》中IBM并未就中国医疗卫生决策体制进言。而只是提出政府将可以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上发挥核心作用。这一作用表现在政府通过细分医疗服务,将医疗服务分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及特需服务三类,并根据这种分类决定不同的服务类型、可能的服务提供机制、相应的筹资机制以及是否将这些服务的市场进行开放。
同时,IBM认为政府应该“建立医疗服务提供方体系”即改变现在的倒三角的提供模式,成为正三角的提供模式。在此,IBM强调了电子病历所起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在《展望》的建议部分,IBM建议政府应该采取“设计和执行全面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全国范围的医疗卫生网、重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和管理体系”三大措施,作为“解决现有挑战”的第一阶段。把“提高病人看护质量”作为第二阶段,而把“发展中国医疗事业,满足国际卫生标准”作为政府战略发展的第三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又同利用信息化技术密不可分。
相对以上的三阶段论,IBM建议医疗机构相应地采取以“建立基础”,“为进一步发展做准备”,“实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为标题的措施。在这其中,医院依靠信息化技术完善和提升管理、服务患者、提升医疗水平等成为措施的主要内容。
对于IBM而言,正是通过研究,看到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将在未来的五年内发生重大的变革,并将此作为一个重大的机遇,IBM才全情投入,全方位地参与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而《展望》既是作为IBM对于中国政府的荐言,也是IBM自身对于中国医疗卫生的深刻理解,并以此作为市场判断的基础。
其中,中国的各级医疗卫生相关的主管部门也是IBM的潜在客户。
在医院方面的实践
基于以上对中国医疗卫生的理解,IBM认为他们可以用IT技术帮助中国的医疗机构进行转型,帮助中国政府、医疗保险机构、药品开发生产机构等医疗卫生相关产业机构实现业务的提升,从而在根本上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经济、更有效的诊断、药物和医疗。
针对IBM的医院方面的业务,Kovac博士特别例举了IBM在美国两家医院实施的项目。
首先,IBM对该医院的急诊部进行战略咨询,评估如何提高急诊部的就诊率,如何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更好的管理。经过一系列的工作完成后,IBM认为该医院在现有的大环境下,经过改善,可以提高效用20%。
此后,IBM对该医院的急诊部实施了改造,从合作伙伴的软件公司购买软件包,提供一些硬件,进行了最基础的IT系统转变。而后,再一点点地引导、帮助该急诊部的员工对流程进行适应与转变。
最后,由于急诊部提升了20%以上的效用,该医院取消了原来考虑新盖一个急诊部,扩大服务面积的打算,在总体上节约了成本,缩短了提高效益的时间(实施与完成项目的时间短于新建急诊部的时间)。
而另一个例子则是IBM帮助一家男性临床医院建立了一个具有450万人的数据库。这个被IBM称为“数据池”的庞大数据库体系是由IBM提供机构数据库,整合不同来源的数据,完成相应的软件设计并实现用于临床诊断和医疗研究的应用。通过这个数据库,该医院实现了诊疗信息的数字化,并极大地促进了诊疗水平的提高和科研工作。
Kovac博士说:“我们提供从战略层面的咨询服务,一直到医疗中心具体的硬件、软件提供。”
IBM中国地区政府与公众事业部副总经理刘焕时先生则结合中国的情况讲得更为具体。他说:“大家都知道信息化经过这么多年,每家企业包括医院都买了很多不同公司的产品。这些产品今天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信息孤岛。这些信息孤岛在IBM来讲,现在有一些解决方案可以把不同的信息系统集合起来。”
针对目前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刘先生认为应该从医院的商务角度来看待,让患者在就诊时花最短时间排最短的队。因此,他说:“IBM第一个做的是业务流程的整合和咨询。”
同时,他说:“我们过去看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更多是看到会计系统、患者进行挂号的前台系统,而没有进入到最终的核心救治系统。我们预料中国这个行业会快速发展,而且这个行业的应用会从前台业务进入到核心业务。因此,IBM将在这方面给予医院帮助。”
另外,刘焕时先生认为现有的中国医院信息化系统处于一个需要升级换代的时期。因此“我们在医院方面也做了几个重要的工作。第一是信息化战略咨询,通过信息化战略咨询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看医院业务上有什么变革,在流程上、管理上包括整个服务质量等等各方面进行调整。第二是我们给医院提供很多平台。”“所以我们现在和国内很多医院,比如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已经有了战略咨询的业务。我们帮他们做战略咨询、系统整合,包括所有软、硬件的提供。”“我们现在和很多医院进行战略层次的合作,也包括一些小的医院。”
而且,刘焕时先生认为,目前中国的医疗机构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革时期,也就是处于转型期间。因此,医疗机构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在具体实施上都非常需要得到帮助,而IBM站在了行业的高度,能为医疗机构提供带有变革性的高层次服务。他说“我相信中国的医院,中国的医疗行业在很快时间内就会需要这些服务。而我们现在有这样的能力做这件事情。可以提供从最底层的基础建设一直到战略发展几个层次的服务。” (责任编辑:李淑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