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3日,在郑州举行的“2006年河南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现场,挤满了等待入场的高校毕业生。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据新华社《参考消息》报道:无就业的经济复苏,这一概念在美国2004年的总统大选中曾广为辩论。但是现在,这个问题似乎具有了全球化的意义。
国际劳工组织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去年全球经济以4.3%的速度稳固增长。可是,世界失业率仍保持在6.3%。
技术进步正在减少制造过程所需要的人数
数十年来一直关注这些数字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认为,这是一种令人担心的趋势,即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大大低于从前。 问题之一在于:技术进步正在减少大多数制造过程所需要的人数。
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指出,10年来全球在职的就业适龄人口比例下降了1.4个百分点。如果不把全球有数十亿劳动人口的因素考虑在内,也不去考虑这期间经济年均增长率为3.8%的话,这个数字听起来似乎并不算大。
要对涉及到如此之多的不同文化与环境背景的如此之多的统计数字作出解释,的确很困难。就业人数之所以下降,也许部分原因在于年轻人在校学习的时间延长了,或是因为上大学的年轻人增加了。
但是,在统计学家看来,统计结果就是: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未能与进入劳动力队伍的人口增长速度保持一致。在失业问题始终引人注目的地区(比如欧洲),情况确实如此。
令人困惑的是,在失业问题并非多大新闻的地区,情况也一样,比如经济迅速增长的亚洲国家或地区。其中很多地方的人口出生率如此之高,以致就业增长无法跟上人口增长。印度的人口年增长率约为1.6%,马来西亚大约为2%。
新增就业岗位减少的趋势在中国也有表现
国际劳工组织从事就业趋势分析的杰夫·约翰逊说:“我们在亚洲许多国家看到的情形是:经济增长过去一直与就业增长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现在再也不是了。”
新增就业岗位减少的趋势在中国尤为突出。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20世纪80年代,中国每增加1%的就业岗位需要经济增长3%。到了90年代,达到同样效果(即就业岗位每增加1%),经济则需增长7.8%。
亚洲各国这方面的统计数字有所不同。
但是,基本问题似乎是:如果亚洲这个世界上处于升势的制造业源泉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都无法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那么谁能?
亚洲开发银行调研部资深经济学家吉泽斯·费利佩说:“我们一直在说亚洲是一个取得了圆满成功的地区。我们现在说的是,在圆满成功的背后还有另一个现实。有一批劳动者,他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是,还有一批人实际上没有受益。”
亚洲新增劳动力人数相当于法国人口的4倍
费利佩去年与拉纳·哈桑联合撰写了一份关于亚洲劳动力市场的报告。费利佩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菲律宾2004年的经济增长率为6.1%,被誉为至少15年来的最高增长率。但是,同年菲律宾的失业人口却增加了31.3万人。
在亚洲劳动力市场迅速扩大的同时,新增就业机会却在减少。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今后10年亚洲的劳动力将增加2.45亿人,达到19亿。新增加的劳动力人数相当于法国人口的4倍。
费利佩和哈桑在报告中指出,除非决策者能像对待经济增长问题一样认真对待创造就业机会问题,否则“可以想象,从现在起再过25年,尽管经济将持续增长,世界穷人大多仍将在这个地区”。
关于这个道理,国际劳工组织的约翰逊则更进一步。他指出:今天的世界失业人数大约为1.9亿,即使只增加百分之几,那也可能是非常危险的。
转自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