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风险锁进交易里
2006年1月6日和9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分别上市了白糖和豆油期货品种,由此拉开了期货市场一个崭新的年份,也给投资者增添了许多新的机会。
大的环境不错
分析人士指出,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各项深化改革的措施将陆续推出。 明后两年将迎来“十七大”和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这将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体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6年监管部门在继续加强日常的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突出抓监管、抓落实、抓发展和创新。一是完成法规的修改调整,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尽快完成《条例》的修改,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的交易所、期货公司、高管人员和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调整;完成《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的修改。二是全面实施各项基础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新的保证金安全存管系统、期货市场投资者保障基金、以净资本为核心的期货公司财务安全指标体系,进一步深入落实期货业务辖区监管责任制。三是抓好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完善交易所交易制度、加快新产品开发、加强期货公司创新力度和稳步推进市场对外开放。
新品系列迭出
据悉,郑商所除了推出白糖期货外,小麦期权的准备工作充分,推出时机较为成熟。同样,在豆油期货上市后,大商所早已初步建立起一整套期货品种储备体系,开展了钢材、粳谷、生猪、原油、塑料、农资、农产品指数等多个远期品种研究。豆油期货上市后,将使得整个豆类期货品种形成一个完善的系列。在此基础之上,大商所整合研究力量,跨部门组建了大豆期权研究小组。目前,期权合约、交易规则、交易系统等设计已初步完成,大豆期权被列入日程。
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新品准备也已进入了冲刺阶段。上期所总经理姜洋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预言,2006年,上期所将争取在钢材期货、铜期权上有所突破,同时要积极推进成品油、原油期货以及金融期货如股指期货的研究,以重点形成金属、能源和金融期货三大系列产品。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推进,《证券(相关:理财 财经)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完善,股指期货推出的条件日渐成熟。股指期货能否推出,也将成为2006年期货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准备工作相对充分,并已到了扩大交易主体范围进行模拟交易的阶段。从2005年11月1日开始,部分券商和基金公司也参与以上证50指数为标的的模拟交易,参加人次超过1000人。
此外,姜洋透露,一套齐集世界八大衍生品交易所优点的新交易系统,将在2006年上半年上线运行,这一创新将为更丰富的衍生品交易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上证所和深交所也在积极筹备股指期货的相应工作。
白糖豆油有戏
目前,最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的期货新品种是白糖和豆油期货的投资机会。
白糖期货的上市对我国食糖行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郑州白糖是继俄罗斯后第七个上市的白糖期货,也有利于中国在糖业方面参与世界贸易过程的定价权。
作为世界上一个成熟活跃的商品期货品种,白糖期货深受投资者的青睐,在全球白糖期货成交量最大的交易所——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其交易的11号原糖期货合约的成交量占NYBOT/k种商品期货成交总量的1/3以上。由于食糖是季节性生产、全年消费,价格波动频繁,交易机会众多。白糖涉及的产业链长,包括生产、流通、进出口、消费等,而每一链条所辐射的领域较为宽泛,与白糖有关的每一个细小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在价格上有所反映,因而白糖作为期货品种其市场题材格外丰富。
此前,世界著名投资大师巴菲特在谈及目前已持续数年的商品大牛市时说,本轮大牛市使得很多商品价格的涨幅巨大,但惟一例外的商品就是白糖。巴菲特认为,白糖的价位目前还处于低位,未来白糖价格的合理运行区间应在30美分至50美分之间。
另一个是豆油期货,一上市就引起了广大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其活跃程度远远超过了2004年以来上市的其他期货新品种。豆油期货是大豆系列的最后一个家族成员,但作为副产品,其价格变化幅度比大豆更大、变动也更频繁,因此风险也更大。大商所推出豆油期货合约,不仅仅是作为单一的投资品种,更是对大豆系列的补充。继大豆、豆粕两大期货品种之后,豆油期货的上市完善了大豆避险体系,为国内的油脂加工、贸易、消费企业提供了全面的套期保值品种。虽然我国是世界上四大大豆生产国之一,但人均产量较低,豆油供给一直存在缺口,在2004/2005年度进口量近173万吨,2005/2006年度进口量将达到230万吨左右。从这一点来讲,豆油期货的推出无疑在完善大豆避险体系的同时,也为我国降低对外依存度,进而争夺国际定价权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近来国际原油价格居高难下,豆油作为可以替代成品油的新型生物能源品种,已经越来越受到国际投资者的关注,其投资机会不可忽视。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