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日之间“政冷经热”的独特现象吸引了全世界观察家的眼光。一方面,中日政治关系因为日本领导人和一些内阁成员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以及否定历史、在有领土争议的海域挑起事端等行为而处于冰冻期,但另一方面,中日两国的经济和贸易往来却在有条不紊地向着繁荣发展。 有资料统计,自从中日于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之间的经贸额已经增长了160倍。有分析人士将中日之间的这种独特关系称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并希望水火不相犯,在“政冷”的氛围下保持“经热”。
但事实上,在当今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密切相关的国际化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让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最新的佐证就是几天前中国有关部门公布的一个统计。
中国国家旅游局日前公布了一份最新的统计资料。统计显示,2005年来中国的韩国人数比上年增长24.6%,达到354.5万,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中国境外最大游客来源国。日本的来华人数仅增长1.67%,增幅已被韩国大大超过,且总数为339万,也落在了第二位。
中国国家旅游局的统计表明,二十多年来,日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游客来源国,来华人数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这种情况却在2005年发生了改变。
韩国是一个只有4800万人口的国家,却成了中国最大的境外客源,这不能不引起中日韩三国有关人士的注意。据韩国有关方面调查,2001年前,韩国人主要选择日本为海外旅游地,但从2002年起,中国却成为韩国人首选的旅游地,之后依次是日本、美国、泰国、菲律宾等国。
据韩国媒体报道说,同其他国家以观光旅游为主不同的是,韩国来华人员中,商务旅行占了相当的比重。据悉,在中国创业的韩国人正在日益增多,常住中国的韩国人已经达到大约40万。2006年1月2日,韩国金融监督院发表的《金融公司海外分店现状》显示,截至去年11月底,韩国银行、证券(相关:理财 财经)和保险业的39家金融公司在全世界共有209家海外分店,其中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就占了64家,居于首位。
此外,留学的韩国人也占了来华人员总数的相当比重。据统计,目前在华的韩国留学生约有4.5万,成为在华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
据日本最大的旅游公司———日本交通公社(JTB)分析,造成上述中国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日中政治关系的恶化。这导致一些原定前往中国的日本游客取消了旅行日程。特别是原计划于去年五六月份前往中国进行修学旅行的中学生团队,最后基本全部取消了其行程。
日本观光旅游业的人士也认为,韩国取代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观光客源国,受政治因素影响的拖累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同时也表示,这应该只是暂时现象,随着两国政府采取行动尽早打破政治僵局,消除因为政治而对其他层面带来的不利影响,日本前往中国旅游的人数将会恢复大幅增长。日本交通公社的资料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来华旅游的日本游客的降幅已经大幅减小。
中国国家旅游局显示的统计数据,只是代表了一个方面。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日本也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廉价的商品降低了日本国内的生产成本和消费成本,为日本走出十来年的经济衰退提供了外部助力;而日本投资于中国的数百亿美元的资本,也为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资金支持。中日之间这种互为依存、互利合作的局面,体现在诸多领域,正如中国驻日大使王毅在2006年新春贺辞中所说的,中日建立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但要达成这种“相向而行”的愿景,首先就需要日本的政治家拿出前行的诚意和勇气。如果一如日本的官房长官安倍晋三2日所放的狂言那样,参拜靖国神社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一如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上月28日在名古屋进行演讲时所叫嚷的“中国越说反对(参拜靖国神社),首相就越要去,就好比被人说‘不许抽烟’却越想抽一样”,并怂恿日本天皇参拜靖国神社,那么中日之间就失去了对话的基础。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这是中国绝不可以退让的底线。
有报道说,本月10日-11日,中日两国的外交人士将在东京举行第四轮战略对话,两国代表分别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和日本外务省次官谷内正太郎。据说日方将在对话中呼吁恢复两国领导人及外长的会晤,并将重点提到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入常”、东海油气勘探开发等敏感问题。
尽管中国方面目前尚未对此轮战略对话给出一个明确的举行时间,但可以相信,只要日本首相在参拜靖国神社这个问题上没有丝毫改观,那么中日之间就没有基本的信任和对话的基础,一切对话就只是一种务虚的形式而已,不可能对缩小双方的分歧和解决具体问题带来任何实质性的突破,那么中日关系将依然在冰冻期沉睡。而长期的政治交恶,将不可能使经济发展独立于政治风险之外而独善其身,政治的寒流最终会让经济的发动机停止轰鸣。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