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困村农民脱贫致富成为小康建设难点中的难点。重庆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整村推进,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培植基础产业,大力培训转移特困村劳动力,促进了特困村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根据对150个特困村的抽样调查,2005年特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781.5元,比上年增加157.8元,增长9.7%。特困村农民增收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
    2005年特困村转移劳动力比上年增加2.7%,劳动力务工工价上涨28.9%,使特困村农民工资性收入得到快速增长。2005年特困村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75.4元,比上年增加111.1元,增长了19.7%,工资性收入增长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4%。
    二、政策性收入大幅度增加
    2005年重庆市减免全部农业税,特困村农民人均税费支出仅1.8元,比上年少支出27.3元;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补偿逐步到位,特困村农民人均获得41.3元,比上年增加12.7元。国家惠农政策使特困村农民人均得到了40.0元的实惠,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5.4%。
    三、家庭经营收入稳中略升,占纯收入比重下降
    以种养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收入一直是特困村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受农产品价格回落的影响,特困村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中略升,但其占纯收入比重下降较快。2005年特困村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985.3元,仅比上年增加23.9元,增长2.5%。家庭经营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下降到55.3%,比上年下降了3.9个百分点。
    四、收入增长慢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
    特困村大多位于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特困村农民增收相对缓慢。2005年特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157.8元,比全市农民平均水平少141.1元;增长速度为9.7%,比全市农民增收速度低2.2个百分点;纯收入差距由上年的886.7元扩大为1027.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