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能源问题的口径转变了“风向”。美国能源部7日发表报告称,中国在全球各地进行的能源投资与合作,并不会破坏美国经济,应当消除“中国能源威胁论”之类的隐忧。>>>>我来说两句
尽管美国能源部在7日发表的这份研究报告中警告说,中国与苏丹等拥有丰富石油蕴藏的所谓“问题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行动,在战略上对美国构成“潜在问题”,但是,报告非但没有给某些主张“中国能源需求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批评人士添加鞭策的“猛料”,相反,报告将中国能源政策描述为“经济上中性”。 这与美国之前常把“中国威胁论”挂在口边大相径庭。
对美国在能源态度上的变化,南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庞中英对此并不意外,他告诉早报记者,其实,早在美国常务副国务卿罗伯特·佐立克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中提出“利益相关者”概念后,美国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态度就开始发生悄然转变。能源部的此番表态有助于中美日后在能源领域展开前景更为广阔的合作。
美国借能源与中国“套近乎”
2005年期间,中美在能源问题上经历了不少“磕磕碰碰”,不少问题上都是批评人士的观点占据主流,如去年夏天,美国国会强烈反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收购总部位于加州的优尼科,使得收购计划流产。
这份报告原定于去年12月底完成,内容是考察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对美国“政治、战略、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影响。然而,美国能源部却在去年底宣布,报告推迟至今年2月公布,推迟原因是美国国防部、国务院和国土安全部等部门“正在进行磋商”。
庞中英表示,美国在这个时机做出这一表态,有其复杂的政治背景。日前,伊朗问题正在白热化,美国国防部已经公开宣称不排除采取武力,美国自然需要更多政治盟友。
再者,中国与伊朗能源合作密切,美国也期待自己对中国能源的判断会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所以,不管是佐立克还是美国国务卿赖斯,都在公开场合对中国能源开拓表示谅解,承认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能源。
财经精彩阅读: 漂亮的电脑周边配件 美国经典战机:B-52同温层堡垒
“中国能源威胁论”也在降温
与此同时,“中国威胁论”本身也在美国国内降温,自优尼科事件后,美国能源部、国务院、国会等也进行了反思,发现对此“反应过分”,丧失了经济上共赢的机会。
而且,一个比较突出的信号是,有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石油与天然气进口增幅大幅下降。故就目前的石油高价,市场上曾有舆论认为是中国故意囤积,从而谋取巨大利益的说法不攻自破。
除此之外,美国对中国能源的谅解还源于中国与别国的能源合作。庞中英分析道,在1月份,中国与印度、沙特与非洲展开了三个重要能源项目合作。美国与印度、沙特本身就是盟友之外,对于非洲苏丹、伊朗等被美国称为“声名狼藉”的国家,中国始终主张以“独立自主”的方式发展关系,如召开中非经济合作论坛等,根本令美国无法进行“毫无理由地指责”。
报告还指出,中国与那些美国企业不愿或无法投资的国家建立关系,有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好处,即“这些行动实际上可能扩大了全球的石油供应总量”。
在报告发布的同一天,中海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也在7日召开的休斯敦能源大会上表示:“中国的石油战略目标不是打破世界秩序,而是积极参与到世界秩序中,在整体上提高公司实力,在规范的体系中获取应得的利润。”
节能经济是能源合作方向
庞中英提到,中美能源关系整体上处于微妙境地,两国下一步如何展开能源上的战略对话将是重中之重。上星期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的国情咨文可以为此提供一些参考。
国情咨文中,美国一方面谈到将进一步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另一方面,则明确地提到美国需要大力发展“再生能源”,并定下在2025年前减少75%进口原油的目标。他的建议,得到美国朝野人士回响及肯定,一度成为禁忌的核能也有重登舞台之势;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尤其经济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也需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修改能源策略。
庞中英认为,这种明显的共同利益,正好可以成为中美新一轮对话的一个交集。这是两国比较理想的合作方向,即可以推动环境保护,也能够实现双赢。
相关阅读
中石油完全收购PK公司 海外寻油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海外石油收购有望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记者今天在此间获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将在19日对外正式发布有关最终收购哈萨克斯坦Petrokazakh stan公司(PK)的公告。>>>>阅读全文
中国能源公司海外寻油 西方日本围堵中国油源
近年来,中国能源公司频频出外找油,在中东、中亚、俄罗斯、里海等地却受到美英日等国多方面的阻挠,中国的石油公司至今尚未能参与任何能够对中国原油安全产生深远影响的大型项目。>>>>阅读全文
中国海外购石油越买越贵 需重塑海外寻油思维
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6.1亿吨,而国内供应量却只有1.8亿~2亿吨,缺口达2.5亿~4.3亿吨。由于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全部要依靠进口。到2020年前后,中国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