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政策决定会议通过决议,继续维系现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鉴于摆脱通货紧缩还需要持续向市场提供大量资金供给的时机,尽管目前消费者物价指数已经连续出现正增长,但出于多方因素的考虑,大多数政策委员赞同将日本银行活期存款账户余额的目标区间,继续保持在30万亿-35万亿日元不变。
进入2006年,随着日本经济进一步复苏,市场上要求解除宽松货币政策的呼声日益增高,日本银行内部也开始“萌动”。但是,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依旧面对着来自日本政府和执政党方面的强大阻力。
日本银行能否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说是2006年日本金融政策的一大看点。有分析认为,2006年1-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增幅,有望增加到0.2%-0.6%,日本银行从今年4月就会开始着手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依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本经济复苏态势的稳健和资产价格的上升,导致市场的呼声进一步强烈。如果名义增长率达到2%,日经股指超过18000点大关的话,市场就会在解除宽松货币政策方面“纠缠不休”。如果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指数超过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的预想、通货紧缩消失、名义增长率达到3%的话,零利率政策自然就失去其存在的理由。届时,市场将取代日本银行与日本政府直接对立。二是“活力门事件”将极大地削弱日本政府内部市场主义派的势力,以金融政策为核心的“通货再膨胀”政策也会有所收敛。日本银行可在避免与日本政府进行“正面冲突”的情形之下,轻松达到解除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日本银行为了防止出现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一种非常手段。2000年8月,由于解除零利率政策失败,日本银行前总裁速水优面对日益高涨的诸多风险,决定自2001年3月开始重新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2001年至2003年上半年,是日本不良债权问题相对比较严峻的时期,日本银行通过提高活期存款账户余额的目标区间,向市场投放大量的流动性资金。此后,该政策几乎成了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政策决定会议的“保留项目”。
福井俊彦2003年接任日本银行总裁后,为了彻底摆脱不良债权问题的长期困扰,继续沿袭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英国的一家权威杂志曾将福井俊彦视为世界上最为出色的中央银行总裁,但日本的舆论则认为,对福井俊彦的评价应该由能否成功地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定。从福井俊彦近期有关金融政策的表述来看,其有意将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视作2006年所面对的一大课题。
但是,日本政府和执政党方面则认为,日本银行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时尚早,并实施有效的干预来维系宽松的货币政策。他们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可消除风险升级,遏制金融危机。从迄今为止该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最大的收获恐怕莫过于对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资金支援。2001年以后,日本的金融机构濒临破产倒闭的边缘,大有金融危机一触即发之势。正是通过短期金融市场上大量的资金供给,致使经营惨淡的金融机构能够筹措到资金。宽松货币政策下大量的资金投放,不但消除了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升级,更有效地遏制住了金融危机的出现。
第二是从新近发布的日本经济的相关数据来看,日本经济与上年同期相比仅仅是摆脱了负的增长,还没有稳定地保持在正值范围内。日本银行此前已对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设定了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消费者物价指数与上年相比,增长率稳定在正值范围以内;二是政策委员会的大多数委员对增长率是否稳定在正值范围内达成共识;三是对经济、物价形势是否需要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进行综合性的判断。
第三是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势必导致长期利率的上升和国债利息的增加。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稳定在正值范围以内,长期利率就会随之上升。如果2006年度长期利率上升到2%左右,就会多支付2000亿-3000亿日元左右的利息。如果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利率提高0.25%,利息支付额将超过9000亿日元。如果这种情形出现的话,日本今后的金融政策就不得不面临着与国债管理政策进行相应的协调。
有分析指出,日本银行如果不能够及时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面临着更大的政策转换的风险。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迟迟不能够得以解除,就会进一步助长盲目购买股票(相关:理财 财经)和进行房地产交易等风险的出现。尽管目前出现的泡沫可能很小,但如果一旦形成规模,就有可能重蹈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的覆辙。等到那时日本银行再解除宽松货币政策,恐怕已经为时已晚。日本银行将陷入必须出台更为紧缩的对策来加以补救的被动局面。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