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看来,2005年我国重卡销量大幅下滑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因为2004年销量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宏观调控作用的结果。”他说。
    无独有偶,在许多重卡企业界人士看来,2005年我国重卡销量大幅下滑的背后,政策这只“看得见的手”也发挥了主要作用。 他们所说的政策,主要是指两个方面:宏观调控政策和治理超载政策。
    宏观调控带来减速效应
    “2004年,国内中重卡产销量达到37万辆,远远超过我们预计的二十八九万辆。当时我们就判断,2004年是虚高,2005年肯定会回落。”东风商用车公司总经理童东城曾对本报记者如此分析。
    “2005年的消费需求被提前到2004年释放了。”童东城认为,2005年重型车市场是由于政策因素导致大幅度下跌的。
    王占朝也认为,国家宏观调控对重卡市场的影响非常明显。他分析说:“去年GDP增长达到8.5%,对能源尤其是钢铁需求加大,钢材价格翻了一番,因此国家有必要进行宏观控制,尤其突出的是对房地产开发中的购房囤积现象予以坚决打击。由于国家对房地产价格的严格控制,开发商不那么积极了,房地产开发有所降温。在一定程度上,工程量的减少让市场对重卡的需求也减少了。”
    有业内人士提醒说,从中长期来看,宏观经济调控能为汽车等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但从短期看,由于汽车业是一个上下游关联度极大的产业,燃油、原材料供给和道路交通以及信贷等各方面都会给其或多或少地带来影响。如果把GDP增速从9.5%降至8%左右,有可能继续对汽车市场增长产生减速效应。
    治超松动影响重卡销量
    在童东城看来,政府部门的治超政策有所松动,是2005年重型车销量大幅度下跌的另一主要因素。
    这种观点,在汽车行业内部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同。“现在的情况是,我们不知道该生产什么样的产品,经销商不知道该卖什么样的产品,用户不知道该买什么样的产品。”一汽锡柴的尤部长对记者诉说了他的烦恼。
    作为一汽解放重卡最主要的发动机配套企业,一汽锡柴在去年春节后就感到了压力———虽然该公司极力向用户宣传大功率发动机的优势,但用户就是不买账。用户普遍需要的是,搭载170千瓦(约合230马力)以下发动机的载货车。“因为国家治超力度松动了。”尤部长给出了用户这么做的原因。
    尤部长还分析说,随着国家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内煤炭运输量明显减少,间接地影响了用户对重型车的需求。尤其是在煤矿企业违章、违法问题暴露后,国家下定决心取缔了一大批煤矿,也影响了重卡的销售。
    也有业内专家指出,2005年大多数重卡企业产销量同比下滑,未能完成年初制定的产销目标,宏观政策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与企业对宏观形势判断过于乐观有关。不可否认,我国重卡市场仍然是一个政策导向性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对政策的理解出现偏差,显然是企业在经营中必须重点防范的一个风险。
    双动力变成单动力
    2005年,国产重卡全年销量179781辆,与2004年254874辆的总销量相比减少29.46%;全年产量170621辆,与2004年相比减少33.48%。产量(包含非完整车辆,下同)排名前7位的一汽、东风、中国重汽(行情,论坛)、北汽福田、陕汽、重庆红岩和北方奔驰中,有5家企业的重卡产量同比下滑,有4家企业的销量(包含非完整车辆的统计数据,下同)同比下滑。
    在谈到2005年国内汽车市场时,徐长明说了这样一句话:“汽车市场的增长由双动力转变为单动力,导致汽车总体增长速度继续下降。”
    所谓“双动力转变为单动力”,指的就是2005年我国重卡销量大幅下降,失去了和轿车类产品一同带动整个汽车市场增长的作用。“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2005年的重卡销量已回落到2003年的水平。”徐长明说。
    有意思的是,销量同比增长的3家企业———中国重汽(行情,论坛)、陕汽、重庆红岩,全部是斯太尔重卡的生产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重汽(行情,论坛)2005年的重卡销量达26242辆,同比增长16.89%;陕西重汽去年销售了9583辆重卡,同比增长24.44%;重庆红岩去年销量是10859辆,同比增长5.65%。
    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是国内主要车桥制造企业之一。该公司总经理王占朝告诉记者,斯太尔系列仍然是国内重卡市场的主角,拥有斯太尔平台的重型车企业,产品一直很好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