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联电器是海信旗下的一家生产电子产品和配件的合资公司,由海信旗下的海信空调与海信的供应商浙江“联飞”和“明尔益”两公司合资成立。
从合资公司成立,到闪电宣告暂停,只用了一周的时间,2006年1月,海信方面和其他股东都向法院提出了关于解散这家合资公司的诉讼。
经营一周闪电暂停
在经过一年多的交涉后,供应商股东和海信方面都感到解散才是唯一出路。
2006年1月9日,浙江联飞工贸有限公司、宁波明尔益电器有限公司在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解散与海信空调的合资公司海联电器,并依法清算。
几天后,海信空调也在青岛平度市法院起诉,要求终止与联飞和明尔益公司的合资合同。
事实上,这家名为海联电器的合资公司只生存了一周就停止了经营。
海联电器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18日成立,海信将其旗下海信光学等资产注入,占有51%的股份,而其它两家公司占有49%的股份。
合资公司刚刚成立一周后,因为浙江联飞工贸有限公司、宁波明尔益有限公司对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出、验资提出异议,5月26日,控股方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发出青岛海联电器有限公司暂时停止经营的决定。
海联电器实际是一家为海信生产配套产品的供应商,主要产品是遥控器等,而合资股东中的浙江联飞、明尔益原来就一直为海信生产配套产品,是海信主要的几家相关供应商之一。
先天不足
按照常理,与海信成立合资公司对联飞等股东而言,意味着获得长期稳定的客户,至少生产的配套产品绝大多数都将为海信制造,这在今天这个利润越来越稀薄的制造业中无疑是有吸引力的。
按照预期,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将大多销售给海信,而与联飞和明尔益一样的几家供应商将受到合资公司的冲击,合资公司的股东联飞和明尔益也可能获得更加稳定的收益。
“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联飞电器的一位经理表示,如果合资公司正常运作,对企业主还是对几百名工人来说都将是一件好事。
但事与愿违,合资公司刚刚成立一周就宣告暂停,原因是因为联飞和明尔益对大股东海信空调的出资情况表示怀疑。
合资公司的成立的合同是当时几方股东的负责人定的,合资公司成立几天后进入资产交接阶段后,联飞和明尔益要求海信方面出示验资报告等材料,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按照联飞等股东方面提供的资料,在海信空调、浙江联飞、宁波明尔益的顶级领导商定合资原则后,合资合同、企业章程等均由海信集团公司战略发展部起草,合资公司筹组委会甚至没有其他股东代表参加。
除了资产评估的具体数额存在较大争议外,本应由浙江联飞、宁波明尔益二股东向资产评估公司出供评估委托书,但奇怪的上,资产评估委托书却是由与三股东都没有直接关系的海信光学出具的。
就这样,在资产评估都未完成的情况下,合资公司却成立了,而也因为资产评估的原因,合资公司又闪电暂停了。
尴尬的供应商
“供应商的日子不好过”,这是记者在青岛采访时不时听到一句话,青岛拥有海尔、海信等家电巨头,但由于近两年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稀薄,随之而来的是家电企业对供应商的挤压。
以联飞等企业为例,在前几年家电市场利润空间相对宽裕的时候,每年都能获得相当丰厚的利润,但随着近两年海尔和海信等家电企业利润空间快速被拧干的,供应商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
“今年已经不止一家供应商倒闭了”。青岛平度工业开发区的一位律师说道。
能够与海信这样的大买家建立合资企业对供应商是很大的诱惑。
但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据了解,海信在成立合资公司几乎同时,也在自己企业内部兴建了类似车间,这样的措施也能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对供应商的依赖。
海联公司成立后一周就宣布停止运作,但生产并没有停止,海信空调依然在运作青岛海联电器有限公司,2004年10月25日,浙江联飞、宁波明尔益电器有限公司二股东要求海信空调有限公司行为必须立即停止,并申明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均由违约方承担。
这一合资纠纷目前已经进入法律程序,海信公司品牌总监朱书琴以对情况并不了解拒绝了采访,特别是验资等疑问涉及法律判定,海信方面目前不方便发表意见。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