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的房地产市场虽然因2005年的宏观调控而起了一点波动,但对香港大开发商的吸引力仍然不减。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2005年,香港人至少拿出了350多亿砸在内地房地产上。业内分析指出,除了对内地房地产市场前景依旧看好以外,内地土地明显比香港土地便宜是主要原因。
新地集团(0016.HK)去年6月以32亿元人民币,击败和黄(0013.HK)等夺得上海潍坊新村邻近浦东陆家嘴金融区的商住地皮,涉及楼面面积约170万平方英尺(约15.54万平方米),每平方英尺楼面地价仅1882元(约20500元/平方米)。 相反该集团在香港,单计去年9月以42.3亿港元才购得77.82万平方英尺(约7.16万平方米)楼面的牛池湾住宅地皮,位置却并非邻近交通要塞,而每平方英尺楼面地价高达5436元(约60000元/平方米),是浦东地皮每平方英尺楼面地价的近3倍。
香港和上海两地经济仍有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发展商从商业角度看,赚取利润是第一大前提。用一笔相同的资金,在香港和上海两地所购入的地皮楼面面积却相差甚远。香港楼市经过金融危机后,近年来大幅反弹,土地价格地价也相应抬升,开发商在香港无论通过补地价,或在拍卖场上增加土地储备都显得困难。
在2005年内地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不少香港发展商趁机大量买地,除了通过内地政府公开挂牌及拍卖购入土地外,部分资金不足的内地开发商,也愿意以低价出售旗下闲置地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香港开发商增加内地土地储备的机会。
统计显示,过去一年香港大型发展商,不计中国海外(0688.HK)、华润(0291.HK)及中信泰富(0267.HK)等主要业务在内地的香港上巿企业所购入的内地地皮逾30幅,占地面积逾8804万平方英尺(约810万平方米)。地皮成交价总额逾358亿元(有部分仅公布投资额),反映香港发展商大举进军内地地产市场的潮流势不可挡。
财经精彩阅读: 想像空间 创意摩托车 “魔力镜片”现身德国
港地价贵 买地困难
从另一角度看,用同一笔的资金,在港只能购入一幅地皮,在内地却可购入多幅地皮发展,更可分散风险,也是香港开发商北上抢地的原因。
开发商在内地除了通过公开拍卖,或私人协议形式购入地皮外,个别发展商更会通过入股形式,与当地的大型企业合作发展位于二线城市的项目,以减低风险。例如新地透过入股方式,与华润合作发展杭州及无锡地皮。
除此之外,一些香港的大型公司也通过与别的公司的多方面合作积极寻求在内地房地产市场分得一杯羹。就在鸡年岁末,上海北外滩国际航运中心地块摘牌,金光纸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香港建设(控股)有限公司联合竞标体以35.288亿元的价格把该地块收归囊中。
人民币升值预期也成买地动力
此外,还有一些开发商购入内地的公司,并不是因为看中该公司的发展前景,但是却对该公司所持潜力地皮有兴趣。有外资证券(相关:理财 财经)分析员指出,无论开发商以何种方式购地,若看好人民币长远升值,即使人民币仅调升数十个点,手里持有土储的价值也随即上调。
恒隆地产(0101.HK)执行董事吴士元指出,内地经济持续发展,长远而言人民币有升值潜力,对内地房地产极具信心。
内地储地或有风险
虽然港商进军内地房地产成为趋势,但开发商于投资时仍存在一定风险,特别对于一些本港中小型地产商来说,必然要顾及投资风险的问题。
爪哇控股(0251.HK)执行董事谢文彬表示,公司早先在成都有发展商住项目经验,仍将会在当地继续找寻发展机会。但他认为,内地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汉国置业(HK.0160)(中国)副总经理马德玮认为,发展内地房地产的风险,包括项目合作伙伴未能达成共识及对方不诚实等,另外,遇到拆迁补偿问题也不容易解决。不过,他指出最大风险仍属于有关部门的相关政策,倘若不管巿场实际情况,恐怕对地产商造成过大的压力。
本地开发商坦然看待港人拿地
本地开发商面对香港人350多亿的资金流入,态度坦然。
大华集团的有关人士表示,首先,大陆市场规模和容量相当大,不光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近来一些类似重庆、武汉、大连、成都等城市的房地产业发展也很快,其投资规模也较为庞大。而且这些一线、二线城市的发展基础和城市化阶段与香港都存在一定差别。其本身的发展空间是相当广阔的,并没有那种土地资源高度稀缺,以至于对于资金、机构产生寡头垄断和外溢的担心。
其次,单看这350亿的数量似乎很大,但是和整个内地的市场总量、土地资源价值相比,这点钱并不是到天文数字的地步。
但是,如此多的资金流是否会对整个房地产市场有影响,使得房价进一步推升呢?开发商们表示,香港企业由于投资策略、管理结构和专业角度等多方面的制约,通常只会找市中心高价土地进行投资和开发,实行高进高出的办法,因此他们找的地块相对来说都在市中心一线为主,包括高档商品房、商业、办公楼宇等。
大华集团的有关人士认为,作为内地的大型企业,主要还是把基本的力量集中在一些适合自住型客户的主流产品上。因此面对港商强劲的拿地热情,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压力和影响。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