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将对有争议的并购意向及早提交到高层进行审查,这可能将增加并购前景的确定性
国际先驱导报驻华盛顿记者王振华报道 2006年1月27日,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罗伯特·金米特在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称美国将在审查外国投资方面进行改革。 同一天,他还特意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努力说服外国投资者相信:美国一致致力于“开放的投资政策”。金米特的言行立时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他本人就是由美国财政部部长斯诺担任主席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第二把手——副主席。
金米特亲自捉刀到国际媒体发文的一个直接动机是,美国政府需要在中海油事件后“修补”在国际投资者中的形象。金米特的作为正是美国政府开展宣传攻势,挽回不利“影响”的动作之一。
外资攸关美国经济大计。据统计,去年前三个季度流入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高达1180亿美元。外资为美国人提供了520万个高于美国平均收入水平的就业岗位。外资每年在美国投入的研究和开发费用高达300亿美元,为美国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海油”成改革动力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是根据美国1950年制定的“防卫产品法”中的相关条款于1975年成立的,目的是审查外国兼并美国公司案件中是否存在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可能。目前,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由财政部长牵头,由包括国防部、商务部、司法部、安全部在内的12个重要政府部门的一把手组成,足见美国对外国兼并美国企业的担心和戒心。审查工作也完全是以“暗箱”型的秘密方式进行,行动几乎可以用“诡秘”二字来形容。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购买美国”的风潮中委员会重点是审查并阻止日本企业并购美国企业。而近十几年中,其重点转向审查和遏制中国企业并购美国企业的意图。2005年,在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关键时刻,由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态度暧昧,致使优尼科公司也不敢有所动作,中海油最终只好被迫放弃了对优尼科的竞购。这一事件使美国一贯标榜的市场开放和自由贸易的形象打了不少折扣,使人们对美国在这方面是否“言行一致”产生了怀疑。
投资委员会“多头受气”
实际上,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有点像是“多头受气”。本国企业对它们的态度不明导致并购前景难以确定也有意见;国会对它的审查透明度太低和行为“诡秘”又很不满;外国企业自然也因为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它心存疑虑,有时不得不敬而远之。这都给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形象蒙上了一定的阴影。
目前,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以从金米特的文章和发言中看出一些端倪。
在委员会改革方面,金米特承诺的几个方面包括:一是寻找更好的办法来改善对外资进行审查的时间表。这可能意味着不必像目前那样等并购谈判等工作一切基本完成后才进行审查。二是对有争议的并购意向及早提交到高层进行审查。这可能将增加并购前景的确定性。三是对退出并购申请制定具体的规定以便于操作。四是委员会将对外国并购是否会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因素明确化。最后,委员会承诺增加审查透明度,并增加同国会的沟通和交流。
其中,前述两点如果早日确立,就不至发生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案拖沓难决。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