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发形成、汇聚各色人等的地下“煤倒”商圈,已在北京前门大栅栏存在多年。来自全国各地的煤炭“倒爷”们,不仅分成了三六九等,还组成了山西帮、广州帮、山东帮……
“现在企业用的商品煤售价是263.75元/吨,做成一个单便能纯赚十几万。 ”这是2006年春节前活动在北京大栅栏一带“煤倒”们的行话。
《中国经济周刊》调查发现,在北京大栅栏繁华商业区,近几年来自发形成了一个“煤倒”商圈,这里聚集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煤炭“倒爷”。据说,这些“煤倒”们中间不乏腰缠万贯、常常栖宿北京四五星级酒店的阔爷儿们,也有“上窜下跳”跑腿一年,只挣得几万元,甚至赔上本金的小人物。
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曾有如此描述:“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
财经精彩阅读: 想像空间
创意摩托车 “魔力镜片”现身德国
而《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大学毕业生王新以及范涛、陈钢等,则展现了现代“卖炭翁”的又一种生活状态。
北京大栅栏的“煤倒”商圈
2005年12月7日夜。山西小伙儿王新(化名)刚从北京大栅栏的“煤倒”商圈回到山西老家。
“这次在北京住了五天又新见了不少人,可惜一单也没谈成。”在北京大栅栏“煤倒商圈”晃了一年的王新显得有些沮丧。但一年多的“煤倒”经历的确让这个刚满24岁的年轻人老成了许多。面对《中国经济周刊》,王新开始述说其一年来浑浑噩噩的“煤倒”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王新跟“煤倒”结了缘。这缘,是从王新大学毕业后所找到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一家做煤炭销售的中介公司的王老板那儿续上的。
2005年1月5日傍晚,王老板告诉王新,山东有家电厂需要山西的电煤(专供电厂发电的煤炭),每月2—3万吨。“争取把这笔单子做好,咱们就能从中间提取1%的中介费,每月能挣2-3万呢。”
每月2-3万,这对一个在县城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就像是看到了未来的新媳妇。“行,王总,你说咋干?”王新惊喜地问。
王老板的业务信息与煤商信息,促成了王新的首次北京大栅栏“煤倒”商圈之行。
北京前门大栅栏,是繁华的商业区和旅游点,在大栅栏商业区往北的一大片低矮的屋舍里,王新首次见识了真正的“煤倒”。
一天,他看见一个衣衫褴褛,满脸胡茬的男子背着一个装满钱的麻袋对着手机喊道,“50万,不干!”当王新知道这个人就是王老板让自己见面的山东老板时,很少和陌生人说话的他一脸窘态,涨红着脸站在那儿好一阵子不知如何开口。
“叔叔,俺是从山西老家来的,王总说和你联系好了,俺这儿有你要买的煤。”王新急促且夹杂着满口方言的普通话让眼前这位老板满腹狐疑:“你说啥了?”
经过几分钟的自我介绍,他们逐渐热络起来。中午,这位煤老板请王新在一家不错的饭馆吃了一顿涮锅,看着满桌的菜,王新却不知道该用筷子夹什么。“最后,对方每吨只出200多元,我这边的煤厂接受不了。”王新说。
虽然,初次“谈判”的失利使王新很不爽,但在之后的几天里,他并没有急于回家,而是在大栅栏附近游走着探消息。当他身上的钱连最便宜的旅馆也住不起时,他溜进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里“趴”了一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发现,在大栅栏附近住满了和他一样为了获取中介费的“煤倒”。
(责任编辑:王燕) |